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科学、科学研究论文--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

俄罗斯转型时期科学学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16页
    1.4 科学学的基础理论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科学学定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学派与代表人物第17-18页
第二章 转型对俄罗斯科学研究机构的影响第18-29页
    2.1 俄转型时期对科学人才领域的影响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俄转型时期对科研人才组织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俄转型时期人才比例的变化与人才流失分析第19-21页
    2.2 俄转型时期科研机构的内部组织的变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变化的原因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科研机构比例的重新分配第21-22页
    2.3 俄转型时期科研经费与学术基金组织的建立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科研经费的来源与资金匮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金组织的建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竞争机制的作用第25页
    2.4 俄转型时期的科研体制改革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改革的背景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改革的导向与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改革中的缺点第27-28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科学学第29-40页
    3.1 俄罗斯科学学发展过程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俄罗斯科学学的兴起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俄罗斯科学学研究的代表人物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科学学各研究机构的发展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3.2 俄转型时期科学学理论的应用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马克思关于科技的思考及价值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库恩的范式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科学的横组合体第33-34页
    3.3 俄科学学研究停滞的理论因素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学术危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亚细亚生产方式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俄罗斯科学学所面临的困境第35-36页
    3.4 转型时期科学学向科学社会学过渡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俄罗斯科学社会学的启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俄罗斯科学社会学的产生原因与意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科学学与科学社会学的关系第38-3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俄转型时期对于科学学的反思第40-46页
    4.1 科学反思理论的出现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超个人反思的形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科学主体意识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4.2 科学反思的特点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科学与哲学问题的结合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隐性知识的出现第43页
    4.3 科学反思的类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理论内部的反思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元理论的反思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整体科学的反思第4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 俄罗斯科学学未来发展方向的转变第46-52页
    5.1 科学学发展方向的多元化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专业科学学分支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科学伦理学受到重视第47-49页
    5.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学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5.3 从社会的本质发出看待科学学问题第49-50页
    5.4 科学学发挥社会功能第50-5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结论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工程站点质量检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免疫机制实值检测器生成与二次分布漏洞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