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引言 | 第13-14页 |
一、证人保护制度相关理论范畴界定 | 第14-21页 |
(一) 证人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(二) 证人的分类 | 第15-17页 |
1、庭外证人与庭上证人 | 第15-16页 |
2、潜在证人和作证证人 | 第16页 |
3、控方证人和辩方证人 | 第16页 |
4、普通证人和专家证人 | 第16-17页 |
5、目击证人和传闻证人 | 第17页 |
6、污点证人和清自证人 | 第17页 |
(三) 证人保护制度的来源 | 第17-21页 |
二、证人保护制度的诉讼法功能 | 第21-26页 |
(一) 证人保护制度体现了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 | 第21-22页 |
(二) 证人保护制度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 | 第22-23页 |
(三) 诉讼平衡的功能 | 第23-24页 |
(四) 人权保障功能 | 第24-25页 |
(五) 证人保护制度的诉讼效率功能 | 第25-26页 |
三、域外证人保护制度研究 | 第26-35页 |
(一) 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 | 第26-28页 |
1、美国证人保护的立法状况 | 第27-28页 |
2、美国的证人保护司法实践中的情况 | 第28页 |
(二) 英国的证人保护制度 | 第28-32页 |
1、证人的特殊保护措施 | 第29-31页 |
2、特殊措施的保护对象 | 第31-32页 |
(三) 德国的证人保护制度 | 第32-33页 |
1、德国的证人保护立法 | 第32-33页 |
2、德国的证人保护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情况 | 第33页 |
(四) 关于各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综合分析 | 第33-35页 |
四、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 | 第35-42页 |
(一) 证人保护的案例分析 | 第35-38页 |
1、有组织犯罪中的证人保护现状 | 第35-36页 |
2、其他案件中证人保护的现状 | 第36-38页 |
(二) 证人保护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 | 第38-42页 |
1、实体法分析 | 第38-39页 |
2、程序法分析 | 第39页 |
3、关于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总结及问题分析 | 第39-42页 |
五、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的具体构想——刑事诉讼法修订的有益启示 | 第42-48页 |
(一) 证人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 | 第42-43页 |
(二) 规定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 | 第43页 |
(三) 更加注重证人保护工作的预防性并制定具体明确的证人保护制度 | 第43-44页 |
(四) 明确规定具体的证人保护措施 | 第44-45页 |
(五) 建立我国的证人经济补偿制度 | 第45页 |
(六) 处理好证人保护与律师调查取证权,阅卷权的价值冲突问题 | 第45-46页 |
(七) 结合国情建立证人拒证权制度 | 第46-47页 |
(八) 结合司法实践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