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的立场化策略与公正观的重构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7-9页 |
1.2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2.1 新闻公正性 | 第9-11页 |
1.2.2 媒体立场与倾向 | 第11-12页 |
1.3 基本概念阐释 | 第12-16页 |
1.3.1 客观、公正与新闻学的公正观 | 第12-15页 |
1.3.2 媒体立场及立场化策略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对新闻公正观的审视 | 第17-27页 |
2.1 媒体公正的现实判断 | 第17-18页 |
2.2 我国新闻公正观的形成及其内容 | 第18-21页 |
2.2.1 我国新闻公正观的形成 | 第19-20页 |
2.2.2 我国现阶段的新闻公正观 | 第20-21页 |
2.3 新闻公正观与媒体立场 | 第21-22页 |
2.3.1 消解媒体立场是公正观的核心内容 | 第21页 |
2.3.2 消解媒体立场的深层及现实忧虑 | 第21-22页 |
2.4 既有新闻公正观之审视 | 第22-27页 |
2.4.1 “公正”背后的媒介格局变迁 | 第22-24页 |
2.4.2 媒体公正与媒体界公正的误读 | 第24-25页 |
2.4.3 对“无立场”状态的理想白描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媒体的立场化策略 | 第27-35页 |
3.1 立场化策略的核心概念探析 | 第27-30页 |
3.1.1 媒体立场化与立场化策略 | 第27页 |
3.1.2 立场化策略的存在与趋势 | 第27-30页 |
3.2 媒体立场化策略的表现形式 | 第30-32页 |
3.2.1 新闻报道 | 第30-32页 |
3.2.2 媒体的推广与营销活动 | 第32页 |
3.3 媒体采取立场化策略的原因 | 第32-35页 |
3.3.1 媒体立场的幽灵 | 第32-33页 |
3.3.2 市场竞争的必然 | 第33页 |
3.3.3 媒体格局的变迁 | 第33-34页 |
3.3.4 网络媒体的挑战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自发秩序原理中的新闻公正 | 第35-47页 |
4.1 自发秩序与社会公正的实现 | 第35-38页 |
4.1.1 自发秩序理论的相关论述 | 第35-36页 |
4.1.2 最低限度的社会“公正”概念 | 第36-37页 |
4.1.3 自发性秩序与社会公正的实现 | 第37-38页 |
4.2 媒体的立场化策略与自发秩序 | 第38-42页 |
4.2.1 经济学与新闻学的概念适用 | 第38-39页 |
4.2.2 新闻公正与“最低限度”的公正 | 第39-41页 |
4.2.3 媒体的立场化策略与自发秩序的形成 | 第41-42页 |
4.3 媒体自发秩序下的新公正观及其实现路径 | 第42-44页 |
4.3.1 媒体新公正观的核心内容 | 第42-43页 |
4.3.2 新公正观对立场问题的消解 | 第43-44页 |
4.4 中国媒体界的自发秩序及新公正观的实现 | 第44-47页 |
4.4.1 中国媒体界的自发秩序问题 | 第44-45页 |
4.4.2 立场化策略与新公正观的实现路径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后记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