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地方农业经济论文

论半工半耕的形成与意义--基于中部三村的考察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导论第8-21页
    1.1 问题缘起第8-10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1.3 既有研究不足与本文思路第15-17页
    1.4 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第17-21页
2 半工半耕:形态、特征与类型第21-38页
    2.1 半工半耕的发生与形态第21-31页
    2.2 半工半耕的基本特征第31-34页
    2.3 作为一种类型的半工半耕第34-38页
3 半工半耕何以可能第38-51页
    3.1 家本位与双重性经济目标第38-42页
    3.2 双重性劳动力配置:代际分工第42-46页
    3.3 城乡二元就业格局第46-51页
4 半工半耕何以稳定第51-57页
    4.1 土地制度的流变与核心要义第51-52页
    4.2 地权的稳定与半工半耕的稳定第52-54页
    4.3 地权的流动与半工半耕的发展第54-57页
5 半工半耕的功能与意义第57-71页
    5.1 半工半耕与家庭再生产第57-59页
    5.2 半工半耕与村庄再生产第59-62页
    5.3 村庄分化与村庄秩序第62-68页
    5.4 小结:半工半耕与流动时代的秩序第68-71页
6 结论与反思第71-76页
    6.1 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第72页
    6.2 半工半耕的突破第72-74页
    6.3 半工半耕下的村庄发展愿景第74-76页
致谢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美的公司危机事件管理分析与对策
下一篇:混合寡占市场中邮政快递与民营快递企业的竞争策略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