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劳动法论文

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0.1 选题背景第8页
    0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0页
    0.3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0页
    0.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-12页
第一章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概念及其保护的特殊性第12-16页
    1.1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概念的界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同工同酬权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同工同酬权的内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的特殊性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劳务派遣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的特殊性第14-16页
第二章 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第16-20页
    2.1 保护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理论基础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劳动价值理论与按劳分配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保护弱势群体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反歧视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平等就业权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2.2 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依据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有关同工同酬的原则性规定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权利的具体规定第18-20页
第三章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的不足及其危害和成因第20-28页
    3.1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的不足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工资薪酬方面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保险福利方面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休息休假方面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经济补偿方面第22页
    3.2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不足的危害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损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利于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发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对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第23页
    3.3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不足的成因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用工单位受利益驱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被派遣劳动者面临就业压力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权利救济渠道不畅通第26-28页
第四章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保护对策的完善第28-33页
    4.1 劳动立法及司法方面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完善同工同酬立法并有效落实法律规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法律规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保障司法独立并提高权利救济效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明确用工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第29页
    4.2 政府政策和行政监管方面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政府政策指引劳务派遣用工“回归”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政府政策支持被派遣劳动者维权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政府加强行政监管力度第30-31页
    4.3 工会建设方面第31页
    4.4 劳动者自身方面第31-33页
结语第33-34页
参考文献第34-3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37-38页
致谢第38页

论文共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消防自由裁量权的控制
下一篇:论外国人在华非法就业的法律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