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国际法论文--领土论文

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国际法思考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引言第10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地理与历史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法理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影响、现状及前景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13-14页
2 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概况第14-20页
    2.1 钓鱼岛主权争端的由来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历史缘起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地理缘起第15-16页
    2.2 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原因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经济利益原因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政治和军事原因第17页
    2.3 美国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中扮演的角色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美国非法将钓鱼岛纳入托管范围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施政权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美国新亚太战略中的钓鱼岛杠杆第19-20页
3 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主张及依据第20-26页
    3.1 日方主张及依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先占取得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条约取得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时效取得第21页
    3.2 中方主张及依据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历史事实证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法理依据第22-23页
    3.3 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分歧辨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平等条约不能产生领土主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托管与归还不涉及领土主权第24-26页
4 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分析第26-35页
    4.1 先占和有效统治第26-28页
    4.2 时效制度第28-30页
    4.3 时际法问题第30-31页
    4.4 《对日和约》及其后续协定的效力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4.5 评析钓鱼岛主权争端涉及的海域划界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简评国际海域划界标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冲绳海槽和钓鱼岛在划界中的法律地位第34-35页
5 关于钓鱼岛主权争端解决方法的思考第35-38页
    5.1 反思中国应对钓鱼岛问题的政策方针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“搁置争议,共同开发”这一理念的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外交解决方式的困境第35-36页
    5.2 对钓鱼岛问题解决方式的探索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施“搁置争议,共同开发”的路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利用国际司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第37-38页
结论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后记第41-4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
下一篇:论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