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电子数字计算机(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)论文--存贮器论文

云存储服务中数据完整性验证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绪论第12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5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数据完整性验证技术概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云存储环境中数据完整性验证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23-25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组织第25-26页
2 数据完整性自适应审计方法第26-4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6-27页
    2.2 系统模型和基本概念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系统模型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审计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9-31页
    2.3 数据完整性自适应审计模型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自适应审计模型的审计流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文件审计方案的生成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审计方案的自适应更新过程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文件审计方案的评价标准第38-40页
    2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环境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存储开销和通信开销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审计效率测试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审计方案匹配度测试第43-4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3 基于延迟更新的动态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案第46-6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6-48页
    3.2 问题描述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顺序更新MHT方法(Sequence update MHT)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相关概念第48-49页
    3.3 支持延迟更新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案第4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DU-PDP方案定义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数据延迟更新策略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基于状态位的数据并发更新过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数据保护机制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CU-MHT方法的形式化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实验环境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更新节点数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更新MHT时间第64-6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4 支持失效文件快速查询的批量验证方案第68-9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8-69页
    4.2 问题描述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系统模型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安全模型第70-71页
    4.3 我们的方案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支持失效文件查询的批量审计模型FSBA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二分快速查找方法(Binary Fast Search,BFS)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基于幂指测试的二分快速查找方法(ET-BFS)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混合型的二分快速查找方法(H-BFS)第79-81页
    4.4 安全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抵抗伪造攻击和重放攻击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数据完整性验证的正确性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批量审计的安全性第82-83页
    4.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通信开销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计算开销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实验结果第84-8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89-90页
5 支持多代理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案第90-10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0-91页
    5.2 问题描述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系统模型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相关定义第92页
    5.3 支持多代理的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案实现第92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多代理结构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数据完整性验证方案的审计过程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审计任务调度机制第94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故障处理机制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审计系统可扩展性机制第99-100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实验环境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实验结果第101-10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03-104页
6 总结与展望第104-108页
    6.1 工作总结第104-105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105-108页
参考文献第108-116页
致谢第116-11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18-122页
    一、发表论文情况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非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3.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与博士论文对应关系第119-120页
    二、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20-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显微CT系统标定关键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插入/删节错误纠错码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