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商业银行(专业银行)论文

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及其监管研究
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1章 绪论第19-7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21-24页
    1.2 核心概念界定第2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系统性风险和银行系统性风险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波动性和波动相关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非对称性研究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波动非对称性和波动相关非对称性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差异化监管第37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37-6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系统性风险及银行系统性风险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波动性与波动相关性研究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波动非对称性与非对称相关性的研究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差异化发展与差异化监管第59-64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1.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、主要创新和不足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创新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存在的不足第68-70页
    1.6 论文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路线第70-73页
第2章 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第73-91页
    2.1 金融市场波动率理论基础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波动率结构形式的扩展研究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波动率条件分布的扩展研究第77-81页
    2.2 波动非对称性的相关理论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波动非对称的数理原理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波动非对称方向的界定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波动非对称性的检验方法第82-86页
    2.3 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研究的理论脉络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传统金融理论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非线性、复杂系统理论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行为金融理论第88-89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89-91页
第3章 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研究的模型方法第91-106页
    3.1 银行系统性风险波动性研究的模型方法第91-9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单变量的非对称GARCH模型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双变量间的非对称GARCH模型第96-99页
    3.2 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性研究的模型方法第99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静态相关性度量方法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动态相关性度量方法第101-105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105-106页
第4章 不同类别上市银行风险特征及发展状况分析第106-141页
    4.1 基于市场数据的金融市场风险特征分析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银行风险测度的模型方法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于GARCH-CoVaR法的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第107-110页
    4.2 上市银行聚类分析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于相关系数的银行聚类分析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经营指标的银行聚类分析第110-113页
    4.3 实证分析第113-1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市场数据的银行风险特征分析第113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相关系数的上市银行聚类分析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基于经营指标的上市银行聚类分析第122-127页
    4.4 不同类别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第12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类别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第127-1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不同类别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37-140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140-141页
第5章 中国上市银行波动非对称性研究第141-160页
    5.1 上市银行收益率描述性统计第141-143页
    5.2 单变量波动非对称性研究第143-1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GJR-GARCH模型的波动非对称性研究第143-1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EGARCH模型的波动非对称性研究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中国银行业非对称信息冲击曲线第149-152页
    5.3 双变量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第152-1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数据选取第152-1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于BEKK-GARCH模型的银行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第154-159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59-160页
第6章 中国上市银行非对称相关性研究第160-178页
    6.1 类别内的银行非对称相关性研究第160-165页
    6.2 类别间的银行相关性研究第165-170页
    6.3 银行间时变相关关系研究第170-176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176-178页
第7章 基于市场结构特征的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研究第178-189页
    7.1 马尔科夫区制转移(MRS)模型第178-181页
    7.2 实证分析第181-18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特征分析第181-18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不同市场状态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性分析第184-187页
    7.3 小结第187-189页
第8章 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非对称性的金融监管研究第189-197页
    8.1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必要性第189-191页
    8.2 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框架研究第191-194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路径设计第191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规则设计第191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策略第191-192页
        8.2.4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方式第192页
        8.2.5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模式和工具的选择第192-194页
    8.3 中国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方向第194-196页
    8.4 小结第196-197页
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97-200页
    9.1 研究结论第197-198页
    9.2 研究展望第198-200页
附录第200-273页
    附录1 非对称BEKK-GARCH模型估计结果第200-201页
    附录2 非对称BEKK-GARCH模型回归结果第201-220页
    附录3 中国银行业聚类分析数据第220-228页
    附录4 非对称动态条件相关(ADCC)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第228-273页
参考文献第273-289页
致谢第289-290页
攻读博/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290-291页

论文共2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蒙区域经济合作研究
下一篇:基于本体的云服务语义检索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