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三效催化剂表面H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表面催化反应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表面催化反应及应用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表面催化反应的实验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表面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1.2 NO_x催化消除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NO_x的来源和危害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NO的催化消除第16-18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20-34页
    2.1 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Schr?dinger方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Born–Oppenheimer近似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单电子近似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密度泛函理论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Hohenberg–Kohn定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Kohn–Sham方程第24-25页
    2.3 交换相关能泛函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局域密度近似(LDA)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广义梯度近似(GGA)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布洛赫(Bloch)定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布洛赫定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布里渊区(Brillouin zone)k点的选取第27页
    2.5 周期性超原胞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 2.6 贋势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2.7 表征催化反应的主要物理量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吸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覆盖度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过渡态及计算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7.4 微动力学模拟第31-34页
第三章 H_2还原NO在Pd(111)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34-6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-35页
    3.2 计算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d(111) 表面物种的吸附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洁净的和H预吸附Pd(111)表面上的反应通道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产物的形成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微动力学模型第46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    补充材料第52-60页
第四章 次表层氧对H_2还原NO在Pt(100)表面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60-7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0-61页
    4.2 计算方法第6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中间体在Pt(100)和Md–Pt(100)表面的吸附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在洁净Pt(100)和Md–Pt(100)表面的基元反应步骤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两个表面的机理和反应活性的比较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微动力学模拟第69-7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1-74页
第五章 H_2还原NO在Rh(111)和Rh(221)表面上的机理和动力学研究第74-9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4-75页
    5.2 计算方法第75页
    5.3 结果和讨论第75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Rh(111)和Rh(221)表面上没有H_2和有H_2预吸附时的NO解离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产物在Rh(111)和Rh(221)表面上的生成机理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H_2还原NO在Rh(111)和Rh(221)表面的机理比较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微动力学模型第87-9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    补充材料第91-98页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98-102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98-99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9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14页
作者简介第114-11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6-118页
致谢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酞菁及其衍生物的设计、合成和性质研究
下一篇:手性多金属氧簇功能化:不对称拆分及手性传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