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光电跟踪技术的发展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2.2 FMCW雷达应用技术的发展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2.3 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光电跟踪控制与雷达引导的原理 | 第16-22页 |
2.1 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系统实现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2 光电跟踪的伺服驱动控制系统 | 第17-19页 |
2.2.1 图像闭环PID控制 | 第17-19页 |
2.2.2 陀螺稳定PID控制 | 第19页 |
2.3 雷达引导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FMCW雷达的测距测角基本原理 | 第22-29页 |
3.1 FMCW雷达结构与工作流程 | 第22-23页 |
3.2 三角波调制的FMCW雷达测距基本原理 | 第23-27页 |
3.2.1 静止目标的测量原理 | 第23-24页 |
3.2.2 动态目标的测量原理 | 第24-26页 |
3.2.3 雷达信号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 FMCW雷达双通道测角基本原理 | 第27-2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系统的时空配准 | 第29-51页 |
4.1 数据传输 | 第29-35页 |
4.1.1 打开串口 | 第30-31页 |
4.1.2 配置串口 | 第31-33页 |
4.1.3 读写串口 | 第33-34页 |
4.1.4 关闭串口 | 第34-35页 |
4.2 时间配准 | 第35-43页 |
4.2.1 最小二乘法 | 第36-37页 |
4.2.2 拉格朗日插值法 | 第37-39页 |
4.2.3 泰勒展开法 | 第39页 |
4.2.4 样条函数插值法 | 第39-41页 |
4.2.5 曲线拟合法 | 第41-42页 |
4.2.6 时间配准方法分析与选择 | 第42-43页 |
4.3 空间配准 | 第43-50页 |
4.3.1 常用的空间配准算法 | 第43-46页 |
4.3.2 四元数转动矢量 | 第46-47页 |
4.3.3 光电-雷达坐标配准 | 第47-5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抗野值IMM-UKF融合跟踪算法 | 第51-61页 |
5.1 抗野值IMM-UKF融合跟踪算法框架 | 第51-53页 |
5.2 目标俯仰角参数求解模型 | 第53-54页 |
5.3 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系统融合模型 | 第54-57页 |
5.3.1 运动目标状态模型 | 第54-56页 |
5.3.2 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系统观测模型 | 第56-57页 |
5.4 抗野值IMM-UKF滤波算法 | 第57-60页 |
5.5 分布式加权融合算法 | 第6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实验与配准融合算法的仿真 | 第61-68页 |
6.1 时间配准仿真 | 第61-63页 |
6.2 FMCW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实验 | 第63-65页 |
6.2.1 设备介绍 | 第63-64页 |
6.2.2 雷达引导程序 | 第64-65页 |
6.2.3 微波-光电组合探测实验分析 | 第65页 |
6.3 抗野值IMM-UKF融合跟踪算法仿真 | 第65-6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68-69页 |
7.2 工作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