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22页 |
1.2.1 土壤中ARGs的存在水平与分布特征 | 第9-12页 |
1.2.2 ARGs在土壤环境中的传播扩散 | 第12-14页 |
1.2.3 ARGs的检测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4 质粒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特性 | 第16-19页 |
1.2.5 四环素类ARGs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1.2.6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 | 第2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3页 |
2.1 试验试剂、材料和仪器 | 第24-26页 |
2.2 样品DNA的提取 | 第26-27页 |
2.2.1 土样DNA的提取 | 第26页 |
2.2.2 水样DNA的提取 | 第26-27页 |
2.3 ARGs普通和定量PCR分析 | 第27-31页 |
2.3.1 普通PCR | 第27-29页 |
2.3.2 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29-30页 |
2.3.3 ARGs丰度计算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4 四环素抗性菌的培养与鉴定 | 第31-33页 |
2.4.1 四环素抗性菌的培养 | 第31-32页 |
2.4.2 抗性菌DNA的提取 | 第32页 |
2.4.3 四环素抗性菌群落鉴定分析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再生水入渗场地四环素类ARGs和ARB的分布特征 | 第33-44页 |
3.1 研究场地概述及采样方案 | 第33-35页 |
3.1.1 研究场地描述 | 第33-34页 |
3.1.2 采样方案 | 第34-35页 |
3.2 潮白河入渗区四环素类ARGs的分布 | 第35-40页 |
3.2.1 地表水中四环素类ARGs的存在丰度 | 第35-37页 |
3.2.2 土壤中四环素类ARGs的存在丰度 | 第37-40页 |
3.3 潮白河入渗区四环素ARB的分布及群落组成 | 第40-43页 |
3.3.1 土壤中四环素ARB的丰度 | 第40-41页 |
3.3.2 土壤中四环素ARB群落组成 | 第41-43页 |
3.4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游离态四环素类ARGs在土壤中的吸附 | 第44-62页 |
4.1 试验方法 | 第44-47页 |
4.1.1 土壤样品的制备 | 第44-45页 |
4.1.2 质粒样品的制备 | 第45页 |
4.1.3 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试验 | 第45-46页 |
4.1.4 数据处理 | 第46-47页 |
4.2 游离态四环素类ARGs在土壤中的吸附试验 | 第47-61页 |
4.2.1 土水比选择 | 第47-48页 |
4.2.2 吸附动力学试验 | 第48-53页 |
4.2.3 等温吸附试验 | 第53-57页 |
4.2.4 吸附过程中ARGs的丰度变化 | 第57-61页 |
4.3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游离态四环素类ARGs在土层中的运移模拟 | 第62-72页 |
5.1 试验设计 | 第62-64页 |
5.1.1 土柱模拟系统设计 | 第62-64页 |
5.1.2 土柱模拟系统的运行 | 第64页 |
5.2 土柱模拟系统的参数拟合 | 第64-67页 |
5.2.1 土柱表观渗透速率 | 第64-66页 |
5.2.2 溶质运移参数模拟 | 第66-67页 |
5.3 土柱出水四环素类ARGs绝对量丰度变化 | 第67-69页 |
5.4 土柱中四环素类ARGs的浓度拟合 | 第69-70页 |
5.5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72-74页 |
6.1 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建议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