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

中文摘要第13-15页
ABSTRACT第15-16页
导论第17-25页
    一、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外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存在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四、创新之处第24-25页
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5-34页
    一、概念界定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微时代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媒介素养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媒介素养培育第27-28页
    二、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西方社会思潮的相关理论第31-34页
第二章 “微时代”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第34-40页
    一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第34-35页
    二、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第35-36页
    三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第36页
    四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要求第36-37页
    五、营造良好媒介生态环境的外在需要第37-38页
    六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客观要求第38-40页
第三章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第40-60页
    一、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第40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调查对象组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应用现状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现状第53-55页
    二、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大学生对微媒介过度依赖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大学生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大学生利用媒介发展自己的能力较低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大学生的媒介安全意识较低第58-60页
第四章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第60-68页
    一、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尚处于自发状态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实践严重不足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大众媒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缺失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自我培育意识欠缺第62页
    二、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政府的关注不足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高校的重视不足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媒介环境的不良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大学生自身存在不足第66-68页
第五章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目标和内容第68-76页
    一、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目标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家发展目标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社会发展目标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个人发展目标第70-71页
    二、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内容第71-7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媒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媒介的相关法律和道德知识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媒介的安全意识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掌握将媒介“为我所用”的本领第74-76页
第六章 “微时代”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路径选择第76-95页
    一、政府规范和保障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从财政、政策和体制层面保证媒介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建立健全相关的媒介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遏制有害信息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以正确的价值坐标引导媒介产品的生产、经营和管理第78-79页
    二、高校担当培育主力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建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课程体系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打造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师资队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加强媒介素养培育的理论研究和宣传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发挥校园媒介和实践活动的辅助作用第83页
    三、大众媒介承担社会责任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建立健全媒介行业的从业守则和监督制约机制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提升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提供优秀、高雅、健康的内容和文化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承担起进行媒介素养宣传和推广的责任第88-89页
    四、社会组织发挥其重要作用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作用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引导社会舆情健康发展第90-91页
    五、大学生加强自我培育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习媒介相关知识并利用媒介发展自己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树立传播行为的责任意识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选择健康向上的媒介朋友圈和同辈群体第93-95页
结束语第95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4页
附录1第104-108页
致谢第108-10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9-110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幼儿园主题背景下运动性区域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--以湖南省岳阳市配套小区幼儿园J园为例
下一篇:集约理念视角下的青年公寓套型模块化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