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析 | 第14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结论、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9-21页 |
1.4.1 研究结论 | 第19-20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20页 |
1.4.3 不足之处 | 第20-21页 |
1.5 论文的基本结构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2.1 财政分权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1.1 基本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1.2 对研究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问题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2.2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1 基本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2 对研究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问题的意义 | 第25页 |
2.3博弈论 | 第25-26页 |
2.3.1 基本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2 对研究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问题的意义 | 第26页 |
2.4 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定位与划分原则 | 第27-32页 |
3.1 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基本内涵 | 第27-29页 |
3.1.1 事权的基本内涵 | 第27-28页 |
3.1.2 支出责任的基本内涵 | 第28-29页 |
3.2 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9-31页 |
3.2.1 事权法定原则 | 第29页 |
3.2.2 财力事权匹配原则 | 第29页 |
3.2.3 受益范围原则 | 第29-30页 |
3.2.4 分工合作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3 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山西省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情况 | 第32-44页 |
4.1 山西省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的实证分析 | 第32-37页 |
4.1.1 省级政府主要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| 第32-34页 |
4.1.2 市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| 第34-35页 |
4.1.3 县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| 第35-37页 |
4.2 山西省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情况 | 第37-43页 |
4.2.1 市管县体制下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 | 第37-38页 |
4.2.2“省直管县”财政财政管理体制下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| 第38-41页 |
4.2.3“乡财县管乡用”的管理方式改革 | 第41页 |
4.2.4 重大惠民政策中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41-43页 |
4.3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44-54页 |
5.1 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 | 第44-46页 |
5.1.1 省级与地市级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45页 |
5.1.2 地市级与县级政府之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45-46页 |
5.2 山西省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46-53页 |
5.2.1 山西地方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明确 | 第47-48页 |
5.2.2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 | 第48-49页 |
5.2.3 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缺乏法律制度规范 | 第49-50页 |
5.2.4 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不合理、均等化功能弱化 | 第50-53页 |
5.3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6章 国外关于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经验借鉴 | 第54-61页 |
6.1 美国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54-57页 |
6.1.1 美国事权的划分 | 第55-56页 |
6.1.2 美国地方政府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56-57页 |
6.2 德国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57-59页 |
6.2.1 德国地方事权的划分 | 第58页 |
6.2.2 德国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划分 | 第58-59页 |
6.3 国外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对我国的启示 | 第59-60页 |
6.3.1 权力适当下放 | 第59页 |
6.3.2 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来源 | 第59页 |
6.3.3 通过法律规范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 | 第59-60页 |
6.4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7章 山西省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理想模式构建 | 第61-68页 |
7.1 政府层级压缩成两级政府 | 第61-63页 |
7.1.1“省管县”财政体制改革 | 第61-62页 |
7.1.2“乡财县管乡用”财政体制改革 | 第62-63页 |
7.2 列出事权清单 | 第63-64页 |
7.3 清晰划分地方政府间的支出责任 | 第64-65页 |
7.4 山西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匹配合理 | 第65-66页 |
7.4.1 县政府自主支配财力适当增加 | 第65页 |
7.4.2 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 | 第65-66页 |
7.5 具有配套的财政制度 | 第66-67页 |
7.6 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8章 建立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制度的建议 | 第68-77页 |
8.1 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法律制度 | 第68-70页 |
8.1.1 制定及完善相关法律 | 第68-69页 |
8.1.2 以立法形式推动事权改革的进程 | 第69-70页 |
8.2 合理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 | 第70-71页 |
8.2.1 明确划分地方政府事权 | 第70-71页 |
8.2.2 合理匹配支出责任 | 第71页 |
8.3 配置合理财力 | 第71-72页 |
8.3.1 增加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| 第71页 |
8.3.2 发挥省政府的财力配置作用 | 第71-72页 |
8.4 建立完善的地方收入体系 | 第72-75页 |
8.4.1 重视地方税收体系的建设 | 第73-74页 |
8.4.2 完善分税制 | 第74页 |
8.4.3 地方财政机制民主化 | 第74-75页 |
8.5 构建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主导的转移支付体系 | 第75-76页 |
8.5.1 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| 第75-76页 |
8.5.2 合理调整转移支付结构 | 第76页 |
8.6 小结 | 第76-7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1、结论 | 第77页 |
2、展望 | 第77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4页 |
附录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事权划分的相关法律依据 | 第78-82页 |
附录2 2010年-2013年山西省部分县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表 | 第82-83页 |
附录3 2010年-2013年山西省各市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表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| 第89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