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39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5页 |
1.2 碱激发胶凝材料中碱硅反应的研究综述 | 第15-25页 |
1.2.1 碱激发矿渣的碱硅反应 | 第15-20页 |
1.2.2 碱激发粉煤灰的碱硅反应 | 第20-21页 |
1.2.3 碱激发矿渣-粉煤灰的碱硅反应 | 第21-22页 |
1.2.4 其它碱激发胶凝材料体系的碱硅反应 | 第22-23页 |
1.2.5 实验方法的适用性 | 第23-25页 |
1.3 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反应的研究综述 | 第25-37页 |
1.3.1 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反应与硅酸盐水泥材料碳化反应的比较 | 第26-28页 |
1.3.2 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| 第28-33页 |
1.3.3 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反应研究方法的总结 | 第33-37页 |
1.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7页 |
1.5 论文的内容 | 第37-39页 |
第2章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| 第39-44页 |
2.1 主要原材料 | 第39-40页 |
2.1.1 胶凝材料 | 第39页 |
2.1.2 骨料 | 第39页 |
2.1.3 化学药品 | 第39-40页 |
2.2 样品制备 | 第40页 |
2.2.1 碱硅反应实验 | 第40页 |
2.2.2 碳化实验 | 第40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40-44页 |
2.3.1 碱硅反应研究方法 | 第40-41页 |
2.3.2 碳化反应实验方法 | 第41-44页 |
第3章 氢氧化钠碱激发矿渣砂浆中碱-硅反应的研究 | 第44-52页 |
3.1 前言 | 第44页 |
3.2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44-50页 |
3.2.1 实验骨料碱活性的鉴定 | 第44-45页 |
3.2.2 砂浆棒膨胀 | 第45页 |
3.2.3 砂浆棒质量增长率与膨胀率关系 | 第45-46页 |
3.2.4 孔溶液碱度与膨胀的关系 | 第46-47页 |
3.2.5 孔溶液离子浓度对膨胀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2.6 产物的形貌和能谱分析 | 第48-50页 |
3.3 结论 | 第50-52页 |
第4章 水玻璃碱激发矿渣砂浆中碱硅反应的研究 | 第52-69页 |
4.1 前言 | 第52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7页 |
4.2.1 碱激发矿渣砂浆棒的膨胀率 | 第52-54页 |
4.2.2 碱掺量对碱激发矿渣砂浆棒膨胀值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2.3 水玻璃模数对碱激发矿渣砂浆棒膨胀值的影响 | 第55页 |
4.2.4 砂浆棒质量增长率与膨胀率关系 | 第55-57页 |
4.2.5 砂浆棒萃取液碱度的研究 | 第57-59页 |
4.2.6 抗压强度 | 第59-61页 |
4.2.7 砂浆棒孔结构的研究 | 第61-62页 |
4.2.8 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| 第62-6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5章 粉煤灰与偏高岭土掺量对水玻璃激发矿渣砂浆中碱硅反应的影响 | 第69-85页 |
5.1 前言 | 第69页 |
5.2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69-84页 |
5.2.1 粉煤灰掺量对碱激发矿渣砂浆棒膨胀值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5.2.2 偏高岭土掺量对碱激发矿渣砂浆棒膨胀值影响 | 第71-72页 |
5.2.3 砂浆棒质量增长率与膨胀率关系 | 第72-75页 |
5.2.4 砂浆棒萃取液碱度的研究 | 第75-78页 |
5.2.5 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| 第78-8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6章 碱激发矿渣砂浆碳化反应的研究 | 第85-95页 |
6.1 前言 | 第85页 |
6.2 实验结果及讨论 | 第85-94页 |
6.2.1 碱激发矿渣砂浆碳化反应速率 | 第85页 |
6.2.2 碱掺量对碳化速率的影响 | 第85-87页 |
6.2.3 水玻璃模数对碳化速度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6.2.4 强度变化 | 第88-89页 |
6.2.5 孔结构分析 | 第89-90页 |
6.2.6 热重分析 | 第90-91页 |
6.2.7 红外分析 | 第91-94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95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
附录A(供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)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