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7页 |
1.2.1 草地监测与草地植被恢复的关系 | 第9-10页 |
1.2.2 放牧对草地生产力及草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| 第10-12页 |
1.2.3 不同的放牧强度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2.4 禁牧对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1.2.5 草畜平衡对草地生产力和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1.2.6 放牧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的主要方向 | 第17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1.1 自然概况 | 第19页 |
2.1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2.1 研究目标 | 第20页 |
2.2.2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2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1页 |
2.2.4 实验方案 | 第21-22页 |
2.2.5 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禁牧对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| 第23-32页 |
3.1 研究区概况 | 第23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0页 |
3.2.1 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种类的成分 | 第23-24页 |
3.2.2 草地型产量对比 | 第24-25页 |
3.2.3 草地类产量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.4 草地型植被平均高度对比 | 第26-27页 |
3.2.5 草地类植被平均高度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6 草地型植被总盖度对比 | 第28-29页 |
3.2.7 植被总盖度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 讨论 | 第30-31页 |
3.4 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草畜平衡区对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分析 | 第32-47页 |
4.1 研究区概况 | 第32-33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5页 |
4.2.1 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种类的成分 | 第33-34页 |
4.2.2 草地型产量对比 | 第34-36页 |
4.2.3 草地类产量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2.4 草地型植被平均高度对比 | 第38-40页 |
4.2.5 草地类植被平均高度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2.6 草地型植被总盖度对比 | 第42-44页 |
4.2.7 草地类植被总盖度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 讨论 | 第45页 |
4.4 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禁牧与草畜平衡对植物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| 第47-53页 |
5.1 研究方法 | 第47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2.1 种类组成的变化 | 第47-48页 |
5.2.2 重要值的变化 | 第48-49页 |
5.2.3 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| 第49-50页 |
5.2.4 草地产量动态变化 | 第50-52页 |
5.3 讨论 | 第52页 |
5.4 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结论 | 第53-54页 |
6.1.1 禁牧区草地恢复效果 | 第53页 |
6.1.2 草畜平衡区草地恢复效果 | 第53-54页 |
6.2 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