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氧燃烧锅炉设备设计选型及监理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CCS及富氧燃烧技术特点 | 第13-15页 |
1.2.1 CCS的几种路径 | 第13-14页 |
1.2.2 富氧燃烧技术特点 | 第14-15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| 第15-22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5-21页 |
1.3.2 国内富氧研究情况 | 第21-22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富氧燃烧锅炉设计概述 | 第24-39页 |
2.1 富氧燃烧锅炉基本流程 | 第24-29页 |
2.1.1 富氧燃烧一些基本概念 | 第24-26页 |
2.1.2 典型的富氧燃烧系统 | 第26-29页 |
2.2 系统设计计算数据 | 第29-30页 |
2.3 富氧燃烧烟风煤粉系统热力计算 | 第30-31页 |
2.4 热力计算中参数选择原则 | 第31-32页 |
2.5 富氧工况烟风煤粉系统热力计算方法 | 第32-33页 |
2.6 烟气成分计算 | 第33-34页 |
2.6.1 理论燃烧生成量 | 第33页 |
2.6.2 耗氧量及助燃气体成分计算 | 第33页 |
2.6.3 各点烟气成分 | 第33-34页 |
2.7 烟气特性计算 | 第34-35页 |
2.7.1 助燃混合气体密度 | 第34页 |
2.7.2 助燃混合气体比热容 | 第34-35页 |
2.8 烟风煤粉系统热力计算 | 第35-36页 |
2.8.1 烟风系统空气动力计算 | 第35页 |
2.8.2 流动阻力计算 | 第35-36页 |
2.8.3 自生通风计算 | 第36页 |
2.8.4 流速的选择及烟气密度计算 | 第36页 |
2.9 制粉系统热力计算 | 第36-38页 |
2.9.1 煤和煤粉特性 | 第36-37页 |
2.9.2 磨煤机性能计算 | 第37-38页 |
2.9.3 制粉系统热力计算 | 第38页 |
2.10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富氧锅炉设备选型 | 第39-59页 |
3.1 锅炉本体 | 第39-41页 |
3.2 空分系统 | 第41-42页 |
3.3 风烟系统 | 第42-48页 |
3.3.1 风机 | 第43-45页 |
3.3.2 空预器 | 第45-48页 |
3.4 制粉系统 | 第48-56页 |
3.4.1 中速磨煤机选型 | 第51-53页 |
3.4.2 富氧燃烧工况磨煤机通风量的选择 | 第53页 |
3.4.3 磨煤机出口温度的选择 | 第53-55页 |
3.4.4 制粉系统及磨煤机防磨、防漏、防腐措施 | 第55-56页 |
3.5 注氧系统 | 第56-58页 |
3.5.1 氧气管道的管材、管件及阀门 | 第56-58页 |
3.5.2 氧气管道的流速控制 | 第5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富氧锅炉主要设备的监理 | 第59-71页 |
4.1 监理概述 | 第59-60页 |
4.1.1 主要概念 | 第59-60页 |
4.1.2 富氧锅炉设备监理原则 | 第60页 |
4.2 监理执行程序 | 第60-66页 |
4.2.1 设备监造管理程序 | 第61-63页 |
4.2.2 监造质量及进度控制流程 | 第63-64页 |
4.2.3 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| 第64-66页 |
4.2.4 到厂参加监造设备项目见证点流程 | 第66页 |
4.3 重要设备制造过程的监理 | 第66-70页 |
4.3.1 锅炉本体设备 | 第66-67页 |
4.3.2 风机设备 | 第67-68页 |
4.3.3 制粉设备 | 第68-69页 |
4.3.4 空分设备(含输氧设备) | 第69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5.1 结论 | 第71页 |
5.2 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