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纳米颗粒 | 第9-10页 |
1.2 正渗透膜-生物反应器 | 第10-13页 |
1.2.1 浓差极化现象 | 第10页 |
1.2.2 反向盐扩散 | 第10-11页 |
1.2.3 正渗透膜污染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正渗透膜对银纳米颗粒的去除 | 第16-23页 |
2.1 前言 | 第16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2.1 银纳米颗粒 | 第16-18页 |
2.2.2 实验装置 | 第18-19页 |
2.2.3 FO膜 | 第19页 |
2.2.4 膜污染实验方案 | 第19-20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0-22页 |
2.3.1 FO膜对Ag NPs的截留 | 第20页 |
2.3.2 Ag NPs对FO膜通量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2.3.3 Ag NPs对FO膜电导率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2.3.4 Ag NPs在FO膜面的沉积情况 | 第22页 |
2.4 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正渗透过程中银纳米颗粒和蛋白质的复合膜污染 | 第23-32页 |
3.1 前言 | 第23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5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23-24页 |
3.2.2 实验装置 | 第24页 |
3.2.3 膜污染实验方案 | 第24页 |
3.2.4 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0页 |
3.3.1 Ag NPs和BSA单一和复合污染对FO膜通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3.2 Ag NPs和BSA单一及复合污染膜面形态 | 第26-28页 |
3.3.3 Ag NPs和BSA单一及复合污染膜面污染物组成 | 第28页 |
3.3.4 Ag NPs和BSA复合污染行为 | 第28-29页 |
3.3.5 Ag NPs和BSA复合污染的主要机制 | 第29-30页 |
3.4 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银纳米颗粒对OMBR运行性能和FO膜污染的影响 | 第32-47页 |
4.1 前言 | 第32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6页 |
4.2.1 实验装置 | 第32-33页 |
4.2.2 生活污水和Ag NPs | 第33-34页 |
4.2.3 膜污染评价装置 | 第34页 |
4.2.4 分析方法 | 第34-3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5页 |
4.3.1 Ag NPs对水通量和电导率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3.2 Ag NPs对NH_4~+-N和TOC去除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3.3 Ag NPs对EPS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4 Ag NPs对膜污染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4.3.5 Ag NPs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3.6 Ag NPs在反应器中的分布 | 第45页 |
4.4 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主要结论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8页 |
附录: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