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化学制剂危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1. 文献综述第12-20页
    1.1 农药的使用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1.2 除草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发生除草剂药害的原因第14页
    1.4 水稻发生药害的症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5 水稻发生药害的的预防和治理第16-18页
    1.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-20页
2. 材料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20页
    2.2 试验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一: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苗期的影响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二:不同稻田除草剂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2.3 调查项目及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21-22页
3. 结果与分析第22-56页
    3.1 丁草胺对水稻苗期及移栽后本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丁草胺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丁草胺对水稻苗期受药害程度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丁草胺对水稻株高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丁草胺对水稻叶龄及分蘖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丁草胺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丁草胺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3.2 丁扑合剂对水稻苗期及移栽后本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丁扑合剂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丁扑合剂对水稻苗期受药害程度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丁扑合剂对水稻株高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丁扑合剂对水稻叶龄及分蘖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丁扑合剂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丁扑合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3.3 壮秧剂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3.4 硫酸铵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3.5 不同浓度苄嘧磺隆对本田期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不同浓度处理对株高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同浓度处理对分蘖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不同浓度处理对SPAD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不同浓度处理对光合性状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不同浓度处理对杂草的防效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不同浓度处理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7 不同浓度处理对SOD酶活性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8 不同浓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3.6 不同浓度吡嘧磺隆对水稻本田期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不同浓度处理对株高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不同浓度处理对分蘖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不同浓度处理对SPAD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不同浓度处理对光合性状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不同浓度处理对杂草的防效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6 不同浓度处理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7 不同浓度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8 不同浓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3.7 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对水稻本田期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第49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不同浓度处理对株高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不同浓度处理对分蘖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不同浓度处理对SPAD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不同浓度处理对光合性状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不同浓度处理对杂草的防效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7.6 不同浓度处理对干物质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7.7 不同浓度处理水稻抽穗进程的比较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7.8 不同浓度处理对酶活性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7.9 不同浓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第55-56页
4. 讨论与结论第56-59页
    4.1 化学制剂对水稻苗期的危害及表现第56-57页
    4.2 除草剂对水稻本田期的危害及表现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对弱光胁迫响应的差异
下一篇:干旱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和光合生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