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0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甲基丙烯酸甲酯概况 | 第11-16页 |
1.2.1 相关市场信息 | 第11-12页 |
1.2.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方法 | 第12-16页 |
1.3 甲基丙烯醛氧化到甲基丙烯酸 | 第16-17页 |
1.4 杂多酸催化剂 | 第17-21页 |
1.4.1 杂多酸概述 | 第17-19页 |
1.4.2 磷钼杂多酸及其盐(PMAS)的性质 | 第19-20页 |
1.4.3 反荷离子对磷钼酸催化剂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5 选题意义 | 第21-24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24-34页 |
2.1 前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药品和仪器设备 | 第24-25页 |
2.3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2.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4.1 ICP | 第27页 |
2.4.2 傅里叶红外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27页 |
2.4.3 Raman光谱 | 第27页 |
2.4.4 X-ray Diffraction (XRD) | 第27-28页 |
2.4.5 BET | 第28页 |
2.4.6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法(NH3-TPD)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(H2-TPR) | 第28页 |
2.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| 第28-29页 |
2.6 产物分析 | 第29-33页 |
2.6.1 气相色谱的分析条件 | 第29-30页 |
2.6.2 实验数据分析 | 第30-33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Cs~+对H_3PMo_(12)O_(40)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| 第34-42页 |
3.1 FT-IR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34-35页 |
3.2 Raman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35-37页 |
3.3 XRD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37-38页 |
3.4 催化活性评价与结果讨论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4 Cu~(2+)对Cs_2HPMo_(12)O_(40)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| 第42-56页 |
4.1 ICP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42-43页 |
4.2 FT-IR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43-44页 |
4.3 Raman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44-46页 |
4.4 XRD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46-48页 |
4.5 NH_3-TPD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48-49页 |
4.6 H_2-TPR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49-50页 |
4.7 催化活性评价与结果讨论 | 第50-53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3-56页 |
5 Fe~(3+)对Cs_2HPMo_(12)O_(40)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| 第56-68页 |
5.1 ICP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56-57页 |
5.2 FT-IR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57-58页 |
5.3 Raman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58-59页 |
5.4 XRD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59-61页 |
5.5 NH_3-TPD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61-63页 |
5.6 H_2-TPR表征与结果讨论 | 第63页 |
5.7 催化活性评价与结果讨论 | 第63-66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本文结论 | 第68-69页 |
6.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