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2 跨屏互动营销的动因分析及其营销理论概述 | 第17-24页 |
2.1 跨屏互动营销的动因 | 第17-20页 |
2.1.1 互联网与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1.2 受众接受信息行为的改变 | 第18-19页 |
2.1.3 互动形式发生的变化 | 第19-20页 |
2.2 跨屏互动营销的理论概述 | 第20-24页 |
2.2.1 跨屏营销 | 第20-21页 |
2.2.2 互动营销 | 第21页 |
2.2.3 跨屏互动营销 | 第21-24页 |
3 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营销发展流变 | 第24-30页 |
3.1 产品为主:内容营销与品牌营销 | 第24-26页 |
3.1.1 注重节目内容营销 | 第24-25页 |
3.1.2 构建节目品牌营销 | 第25-26页 |
3.2 消费者为主:社交营销与粉丝营销 | 第26-28页 |
3.2.1 社交营销成主流 | 第26-27页 |
3.2.2 粉丝营销掀热潮 | 第27-28页 |
3.3 体验为主:精准营销与跨屏互动营销 | 第28-30页 |
3.3.1 精准营销成常态 | 第28页 |
3.3.2 跨屏互动营销成趋势 | 第28-30页 |
4 互联网时代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营销的现状 | 第30-42页 |
4.1 跨屏互动营销呈井喷式发展 | 第30-32页 |
4.2 跨屏互动营销效果显著 | 第32-35页 |
4.2.1 收视份额不断提升致受众群体增大 | 第32页 |
4.2.2 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致品牌忠实度增强 | 第32-34页 |
4.2.3 有效的跨屏互动营销致产业链价值延伸 | 第34-35页 |
4.3 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营销模式创新 | 第35-37页 |
4.3.1 接入微信模式—以"摇电视"营销为代表 | 第35-36页 |
4.3.2 自建卫视App模式—以湖南卫视芒果TV营销为代表 | 第36-37页 |
4.3.3 互动产业链模式—以《爸爸去哪儿》营销为代表 | 第37页 |
4.4 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营销策略多元化 | 第37-42页 |
4.4.1 认知屏与移动屏相结合策略 | 第38页 |
4.4.2 移动屏与行动屏相结合策略 | 第38-39页 |
4.4.3 认知屏与行动屏相结合策略 | 第39-40页 |
4.4.4 多屏组合与协调转化策略 | 第40-42页 |
5 互联网时代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| 第42-51页 |
5.1 互联网时代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营销的问题 | 第42-46页 |
5.1.1 节目跨屏营销模式太过单一化 | 第42页 |
5.1.2 节目跨屏营销不能准确定位目标受众 | 第42-44页 |
5.1.3 节目跨屏互动营销缺乏效果评体系 | 第44-45页 |
5.1.4 节目跨屏互动开发技术存在局限性 | 第45-46页 |
5.2 互联网时代省级卫视综艺节目跨屏互动营销发展对策 | 第46-51页 |
5.2.1 实现跨屏立体组合以提高营销效果 | 第46-47页 |
5.2.2 扎根数据定位技术以实现精准匹配 | 第47-48页 |
5.2.3 健全效益评估机制以规范测量体系 | 第48-49页 |
5.2.4 加强技术改进机制以攻克技术难关 | 第49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