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端条件对引嫩扩建骨干工程渠道联合调度的影响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依据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内外渠道联合调度方式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外关于极端条件的相关研究 | 第11页 |
1.2.3 国内对引嫩扩建骨干工程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2-14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图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工程及研究区基本情况 | 第14-23页 |
2.1 区域概况 | 第14-16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4页 |
2.1.2 地形地貌 | 第14页 |
2.1.3 社会经济 | 第14-16页 |
2.2 工程任务、主要建设内容及防洪标准 | 第16页 |
2.2.1 工程任务 | 第16页 |
2.2.2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| 第16页 |
2.2.3 工程级别及防洪标准 | 第16页 |
2.3 工程规模 | 第16-21页 |
2.3.1 北引渠首与中引渠首工程 | 第18页 |
2.3.2 北引总干渠与中引总干渠 | 第18-19页 |
2.3.3 反调节水库及引水干渠 | 第19-20页 |
2.3.4 友谊干渠与富裕干渠 | 第20页 |
2.3.5 灌区工程布置 | 第20-21页 |
2.4 水量自动监测系统 | 第21-22页 |
2.4.1 系统功能 | 第21-22页 |
2.4.2 站网布设 | 第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引嫩扩建骨干工程渠道调度原则调查分析 | 第23-38页 |
3.1 供需平衡及水资源配置 | 第23-29页 |
3.1.1 供水范围、目标及对象 | 第23页 |
3.1.2 灌区供需水量 | 第23-25页 |
3.1.3 城市供需水量 | 第25-27页 |
3.1.4 农村供需水量 | 第27页 |
3.1.5 渔、苇业供需水量 | 第27-28页 |
3.1.6 湿地生态供需水量 | 第28页 |
3.1.7 供需平衡及水资源配置 | 第28-29页 |
3.2 水文基本资料及径流代表性分析 | 第29-35页 |
3.2.1 嫩江干流水文测站分布及资料情况 | 第29-31页 |
3.2.2 嫩江支流水文测站分布及资料情况 | 第31页 |
3.2.3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3 渠道联合调度原则 | 第35-37页 |
3.3.1 北引渠首 | 第35页 |
3.3.2 北、中引引水总干渠 | 第35-36页 |
3.3.3 反调节水库 | 第36页 |
3.3.4 友谊干渠 | 第36-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极端条件及其对工程渠道调度的影响 | 第38-70页 |
4.1 洪水 | 第38-47页 |
4.1.1 极端降水 | 第38-39页 |
4.1.2 设计洪水 | 第39-43页 |
4.1.3 赫斯特指数 | 第43-47页 |
4.2 干旱 | 第47-55页 |
4.2.1 干旱等级标准 | 第47-48页 |
4.2.2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计算 | 第48-55页 |
4.3 水污染 | 第55-59页 |
4.3.1 水质控制项目 | 第55-59页 |
4.3.2 水污染形成原因 | 第59页 |
4.4 数学模型 | 第59-62页 |
4.4.1 水量调配系统 | 第59-60页 |
4.4.2 理论基础 | 第60-61页 |
4.4.3 数学模型 | 第61-62页 |
4.5 极端条件对渠道调度的影响 | 第62-69页 |
4.5.1 单个极端条件对渠道调度的影响 | 第62-67页 |
4.5.2 耦合极端条件对渠道调度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70-72页 |
5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5.2 建议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