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目录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4-37页 |
一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8页 |
(一)、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(二)、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8-32页 |
(一)、关于生物能源的研究综述 | 第18-26页 |
(二)、关于生物液体能源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9页 |
(三)、关于生物液体能源利用技术的进展 | 第29-32页 |
三、研究思路、内容、方法和创新 | 第32-37页 |
(一)、研究思路 | 第32-33页 |
(二)、主要内容 | 第33-35页 |
(三)、研究方法 | 第35页 |
(四)、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37-55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37-46页 |
一、研究区域的界定 | 第37页 |
二、生物液体燃料的含义 | 第37-42页 |
三、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含义 | 第42-43页 |
四、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基本特征 | 第43-46页 |
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46-55页 |
一、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46-48页 |
二、生态经济理论 | 第48-51页 |
三、比势优势理论 | 第51-53页 |
四、能源经济学理论 | 第53-55页 |
第三章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| 第55-81页 |
第一节 世界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| 第55-66页 |
一、国外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| 第55-61页 |
二、国外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| 第61-64页 |
三、世界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| 第64-66页 |
第二节 中国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66-75页 |
一、国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| 第66-70页 |
二、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| 第70-72页 |
三、国内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| 第72-75页 |
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的必要性 | 第75-81页 |
一、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必需环节 | 第75-76页 |
二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产业支撑 | 第76-78页 |
三、促进民族经济发展,改善民族地区民生 | 第78-79页 |
四、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| 第79-81页 |
第四章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效应评价 | 第81-106页 |
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82-92页 |
一、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 | 第83-88页 |
二、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布局分析 | 第88-92页 |
第二节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发展效应评价 | 第92-100页 |
一、经济效应分析 | 第92-94页 |
二、环境效应分析 | 第94-96页 |
三、社会效应分析 | 第96-98页 |
四、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综合效益简要分析 | 第98-100页 |
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现状的问题分析 | 第100-106页 |
一、原料资源基础仍然薄弱 | 第100-101页 |
二、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不高 | 第101-102页 |
三、原料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低,缺乏竞争力 | 第102-104页 |
四、产业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 | 第104-106页 |
第五章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资源的定量评估 | 第106-128页 |
第一节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原料资源蕴藏量 | 第107-123页 |
一、生物液体燃料原料资源量测算方法 | 第107-108页 |
二、纤维素生物质资源产生量与可利用量 | 第108-114页 |
三、非食用粮糖油类作物资源产生量与可利用量 | 第114-121页 |
四、废弃动植物油脂资源产生量与可利用量 | 第121-123页 |
第二节 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建议 | 第123-128页 |
一、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资源的能量密度 | 第124-126页 |
二、区域发展建议 | 第126-128页 |
第六章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 | 第128-151页 |
第一节 国内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借鉴 | 第128-136页 |
一、小麦—乙醇模式 | 第129-132页 |
二、玉米—乙醇模式 | 第132-133页 |
三、甘蔗—乙醇模式 | 第133-134页 |
四、木薯—乙醇模式 | 第134-135页 |
五、生物柴油模式 | 第135-136页 |
第二节 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的供应模式 | 第136-140页 |
一、政府控制的收购模式 | 第137页 |
二、在政府监管下的定向收购模式 | 第137-138页 |
三、“企业—基地—农户”模式 | 第138-139页 |
四、购销合同模式 | 第139页 |
五、现货市场直接收购模式 | 第139-140页 |
六、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收购模式的借鉴 | 第140页 |
第三节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的产业模式构建 | 第140-151页 |
一、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纤维素——乙醇产业模式 | 第141-144页 |
二、非食用粮糖—乙醇产业模式 | 第144-146页 |
三、木本油料植物——生物柴油产业模式 | 第146-148页 |
四、废弃食用油——生物柴油产业模式 | 第148-151页 |
第七章 西部地区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 | 第151-164页 |
第一节 西部地区发展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的战略任务 | 第151-153页 |
一、调整原料结构,夯实资源基础 | 第151页 |
二、优化产品结构,提高经济效益 | 第151-152页 |
三、完善产业组织结构,提高产业效率 | 第152页 |
四、转变产业发展理念,确保可持续发展 | 第152-153页 |
五、健全产业政策体系,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| 第153页 |
第二节 西部地区发展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的总体思路 | 第153-157页 |
一、立足非粮原料,坚持多元发展 | 第154页 |
二、优先培育资源,稳步发展产业 | 第154-155页 |
三、坚持统筹规划,确保协调发展 | 第155页 |
四、强化政府引导,依靠市场运作 | 第155-156页 |
五、坚持以劳动者为主体,大力改善西部地区民生 | 第156-157页 |
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生物液体能源产业的政策措施 | 第157-164页 |
一、开展重点地区资源详查评价 | 第157-158页 |
二、制定颁布专项发展规划 | 第158页 |
三、建立完善的产业和市场政策体系 | 第158-161页 |
四、组织制定技术和产业发展路线图 | 第161-163页 |
五、加大经济激励和财税扶持力度 | 第163-164页 |
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164-167页 |
主要结论 | 第164-165页 |
研究展望 | 第165-1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7-1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77-178页 |
后记 | 第178-1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