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光催化原理和影响因素 | 第10-14页 |
1.2.1 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| 第10-12页 |
1.2.2 光催化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式 | 第12-14页 |
1.3 光催化的应用 | 第14-16页 |
1.3.1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 | 第14-15页 |
1.3.2 光解水制氢 | 第15页 |
1.3.3 光催化转化CO_2 | 第15-16页 |
1.3.4 光催化有机合成 | 第16页 |
1.4 铋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| 第16-20页 |
1.4.1 铋的硫族化合物光催化材料 | 第17-18页 |
1.4.2 铋基卤氧化物光催化材料 | 第18-20页 |
1.4.3 钒酸铋光催化材料 | 第20页 |
1.5 铋基Aurivillius型光催化材料 | 第20-23页 |
1.5.1 钨酸铋光催化材料 | 第21页 |
1.5.2 碳酸氧铋光催化材料 | 第21-22页 |
1.5.3 Bi_2TiO_4F_2光催化材料 | 第22-23页 |
1.6 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Bi_2TiO_4F_2多孔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25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5-27页 |
2.2.1 实验药品与器材 | 第25-26页 |
2.2.2 Bi_2TiO_4F_2的合成 | 第26页 |
2.2.3 产物的表征 | 第26-27页 |
2.2.4 产物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27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9页 |
2.3.1 物相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2 形貌及结构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3.3 生长机制 | 第30-33页 |
2.3.4 氮吸附-脱附探究 | 第33-34页 |
2.3.5 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6 光催化活性和机理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BiF_3-Bi_2TiO_4F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0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40-4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1-42页 |
3.2.1 实验药品与器材 | 第41页 |
3.2.2 产物的合成 | 第41-42页 |
3.2.3 样品的表征 | 第42页 |
3.2.4 产物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42页 |
3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8页 |
3.3.1 物相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.2 产物的形貌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3 产物的结构成分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.4 产物的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 | 第45页 |
3.3.5 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5-48页 |
3.4 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Ag-Bi_2TiO_4F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9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0-51页 |
4.2.1 实验药品与器材 | 第50页 |
4.2.2 产物的合成 | 第50-51页 |
4.2.3 样品的表征 | 第51页 |
4.2.4 光催化活性表征 | 第51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8页 |
4.3.1 物相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3.2 产物的形貌及成分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3.3 紫外-可见漫反射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4 产物的光催化活性及机理分析 | 第54-58页 |
4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