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1-21页 |
1.1 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研究进展 | 第11-16页 |
1.1.1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1.2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的临诊主要表现 | 第12-13页 |
1.1.3 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发病机制 | 第13-16页 |
1.2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| 第16页 |
1.3 细胞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3.1 T淋巴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中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3.2 B淋巴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中的作用 | 第17页 |
1.4 白细胞介素-6 及其主要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4.1 白细胞介素-6 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4.2 IL-6 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| 第18页 |
1.4.3 IL-6 与溃疡性结肠炎 | 第18-19页 |
1.4.4 IL-6 在兽医临诊实践中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5 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1-23页 |
2.1.1 实验动物 | 第21页 |
2.1.2 主要化学试剂和生物试剂 | 第21页 |
2.1.3 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21-22页 |
2.1.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| 第22-23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2.1 实验动物分组及其处理 | 第23页 |
2.2.2 被检材料采取及处理 | 第23-24页 |
2.2.3 检测指标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 数据处理 | 第25-2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8页 |
3.1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体重变化 | 第26-27页 |
3.2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主要炎性细胞数量变化 | 第27-32页 |
3.2.1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白细胞总数变化 | 第27-28页 |
3.2.2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 | 第28-29页 |
3.2.3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异嗜性粒细胞数量变化 | 第29-30页 |
3.2.4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数量变化 | 第30-31页 |
3.2.5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单核细胞数量变化 | 第31-32页 |
3.3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T、B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 | 第32-34页 |
3.3.1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 | 第32-33页 |
3.3.2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B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 | 第33-34页 |
3.4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血液IGA、IGM、IGG含量的检测—间接ELISA法 | 第34-37页 |
3.4.1 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最佳条件的优化 | 第34页 |
3.4.2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Ig A、Ig M、Ig G含量变化 | 第34-37页 |
3.5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IL-6 含量的变化 | 第37-38页 |
4 讨论 | 第38-44页 |
4.1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模型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4.2 溃疡性结直肠炎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3 溃疡性结直肠炎对雏鸡外周血液主要炎性细胞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4 溃疡性结直肠炎对雏鸡外周血液T、B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5 溃疡性结直肠炎对雏鸡外周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6 溃疡性结直肠炎雏鸡外周血液IL-6 含量变化 | 第42-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