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

Revit结合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方式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土化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1.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课题的提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2页
第二章 建筑结构工程BIM技术本土化问题浅析及建议第22-29页
    2.1 由建筑到结构第23-24页
    2.2 BIM结构模型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在Revit中建立结构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在第三方结构分析软件建立结构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2.3 计算分析第27页
    2.4 成果表达第27-28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土化计算可行性研究第29-72页
    3.1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本土化应用的意义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的优势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本土化研究的意义第30-31页
    3.2 荷载效应组合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原程序的荷载效应组合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新的荷载效应组合第31-38页
    3.3 整体质量、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偏差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结构的整体质量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结构质心与刚心偏差第39-40页
    3.4 结构的固有振动分析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结构的周期与扭转周期比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结构的振型第42-47页
    3.5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析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反应谱和振型组合的差异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比较第50-55页
    3.6 结构的位移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位移与位移比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层间位移角第57-60页
    3.7 刚度比、剪重比、刚重比和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侧向刚度比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剪重比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3 刚重比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第64-65页
    3.8 各项整体指标的整理计算第65-67页
    3.9 结构的内力第67-70页
    3.10 小结第70-72页
第四章 基于Revit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平法施工图研究第72-120页
    4.1 基于Revit的平法施工图的意义第72页
    4.2 制作通用的结构样板第7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设计信息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符号与注释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文字字体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视图样板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常用构件族库第85页
    4.3 共享参数第85-88页
    4.4 构件族库第88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混凝土梁族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混凝土柱族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混凝土楼板族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混凝土板式楼梯族第94-98页
    4.5 注释标记族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钢筋混凝土梁注释标记族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钢筋混凝土柱注释标记族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混凝土板式楼梯标注第102页
    4.6 详图项目第102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板钢筋详图项目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柱截面钢筋详图项目第105-111页
    4.7 工程案例第111-119页
    4.8 小结第119-120页
结论与展望第120-123页
    结论第120-121页
    展望第121-123页
参考文献第123-12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-129页
致谢第129-130页
附录Ⅰ第130-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華簡(壹~伍)上古音聲母材料的整理與初步研究
下一篇:“一带一路”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