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5页 |
1.2 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15页 |
1.2.1 选题目的 | 第15页 |
1.2.2 选题意义 | 第15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3.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3.3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预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| 第18-19页 |
1.5.1 预期研究的重点 | 第18-19页 |
1.5.2 预期研究的难点 | 第19页 |
1.6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1.6.1 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9页 |
1.6.2 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0-27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20-24页 |
2.1.1 PPP的概念及特征 | 第20-22页 |
2.1.2 PPP的分类及其与BOT和PFI的联系与区别 | 第22-23页 |
2.1.3 PPP的运作机制 | 第23-24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2.2.1 不完全契约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2.3 交易成本理论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中国推进PPP模式的制度障碍 | 第27-34页 |
3.1 PPP模式内部契约主体间的障碍 | 第27-29页 |
3.1.1 各主体目标不一致 | 第27页 |
3.1.2 利益分配不合理 | 第27-28页 |
3.1.3 风险分担不公平 | 第28-29页 |
3.2 PPP外部制度环境存在的障碍 | 第29-34页 |
3.2.1 PPP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| 第29-30页 |
3.2.2 PPP模式监管制度不完善 | 第30-31页 |
3.2.3 相关金融措施不匹配 | 第31-32页 |
3.2.4 社会诚信和契约精神缺失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国外PPP模式及其借鉴 | 第34-40页 |
4.1 英国PPP模式 | 第34-35页 |
4.1.1 特点 | 第34页 |
4.1.2 启示 | 第34-35页 |
4.2 澳大利亚PPP模式 | 第35-37页 |
4.2.1 特点 | 第35-36页 |
4.2.2 启示 | 第36-37页 |
4.3 加拿大PPP模式 | 第37-40页 |
4.3.1 特点 | 第37-38页 |
4.3.2 启示 | 第38-40页 |
第5章 完善PPP模式管理制度的建议 | 第40-47页 |
5.1 完善PPP内部契约主体间关系的措施 | 第40-42页 |
5.1.1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| 第40页 |
5.1.2 明晰项目产权 | 第40-41页 |
5.1.3 合理分担风险 | 第41-42页 |
5.2 完善PPP外部制度环境的措施 | 第42-47页 |
5.2.1 制定专门的PPP的法律和合同文本项目库 | 第42-43页 |
5.2.2 建立独立的PPP监管机构 | 第43-44页 |
5.2.3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 | 第44-45页 |
5.2.4 培育社会诚信和契约精神 | 第45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