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3.2 意义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“简约主义”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 | 第14-22页 |
2.1“简约”与“简约主义” | 第14-15页 |
2.2“简约主义”的来源与发展 | 第15-17页 |
2.3 简约主义产品设计 | 第17-18页 |
2.4 现代简约主义设计大师 | 第18-22页 |
第3章 东西方文化下的“简约主义”思想 | 第22-30页 |
3.1 北欧自然文化下的简约思想——“自然”、“人情味” | 第22-24页 |
3.1.1 北欧文化传统 | 第22-23页 |
3.1.2 宜家设计思想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 日本禅宗文化下的简约思想——“空”、“无” | 第24-26页 |
3.2.1 日本文化传统 | 第24-25页 |
3.2.2 无印良品设计思想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3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简约思想——“有无相生”、“朴素自然” | 第26-30页 |
3.3.1 中国思想文化传统 | 第26-28页 |
3.3.2 明式家具设计思想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4章 东西方简约主义产品设计分析 | 第30-47页 |
4.1 北欧设计与宜家 | 第30-32页 |
4.1.1 北欧简约主义产品设计 | 第30页 |
4.1.2“宜家”历史与发展 | 第30-32页 |
4.2 宜家简约产品设计分析 | 第32-39页 |
4.2.1 材料的自然性 | 第32页 |
4.2.2 简约造型和多功能 | 第32-34页 |
4.2.3 简约结构,易于分装和拼接 | 第34-35页 |
4.2.4 简约色彩 | 第35-36页 |
4.2.5 简约运输,平板包装 | 第36-37页 |
4.2.6 节约成本 | 第37-38页 |
4.2.7 体验设计 | 第38-39页 |
4.3 日本设计与无印良品 | 第39-41页 |
4.3.1 日本简约主义设计 | 第39-40页 |
4.3.2 无印良品解读 | 第40-41页 |
4.4 无印良品产品设计分析 | 第41-47页 |
4.4.1 材料之“天然” | 第41-42页 |
4.4.2 色彩之“统一” | 第42-43页 |
4.4.3 形式和造型之“精简” | 第43-45页 |
4.4.4 制作过程之“简化” | 第45-46页 |
4.4.5 引导“简约”生活方式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中国的简约设计与当下的“简约主义” | 第47-60页 |
5.1 中国设计现状概述 | 第47-48页 |
5.2 当下中国简约产品设计探索 | 第48-55页 |
5.2.1 木智工坊 | 第48-51页 |
5.2.1.1 非参照自然,而遵循逻辑 | 第49页 |
5.2.1.2 设计不受文化和风格限制 | 第49-50页 |
5.2.1.3 遵循“合理”设计准则 | 第50页 |
5.2.1.4 学习“木”的智慧 | 第50页 |
5.2.1.5 灵感源于生活 | 第50-51页 |
5.2.2“半木”设计 | 第51-55页 |
5.2.2.1 简单而内敛 | 第51-52页 |
5.2.2.2 连接传统与当代 | 第52-53页 |
5.2.2.3“形”与“境”的统一 | 第53-55页 |
5.3 对中国简约产品设计的思考 | 第55-56页 |
5.4 当下“简约主义”的新义 | 第56-60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图片来源及索引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