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职人员助人行为动因研究--以道德模范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3-22页 |
1.4.1 助人行为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4.2 助人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4-18页 |
1.4.3 助人行为动因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4.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20-22页 |
1.5 主要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23-28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3-25页 |
2.1.1 助人行为的概念界定 | 第23-25页 |
2.2 基础理论 | 第25-28页 |
2.2.1 本能论 | 第25-26页 |
2.2.2 社会交换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2.3 社会学习理论 | 第27-28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28-34页 |
3.1 研究变量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1.1 移情变量 | 第28页 |
3.1.2 认知变量 | 第28页 |
3.1.3 情境变量 | 第28-29页 |
3.2 假设的提出 | 第29-30页 |
3.2.1 移情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| 第29页 |
3.2.2 认知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| 第29页 |
3.2.3 情境与助人行为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3.2.4 助人行为人口学特征个体差异分析 | 第30页 |
3.3 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0-31页 |
3.4 问卷设计 | 第31-33页 |
3.5 预调研 | 第33-34页 |
4 实证研究 | 第34-46页 |
4.1 描述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1.1 人口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1.2 助人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| 第35页 |
4.1.3 助人行为动因的描述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 信效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2.1 信度分析 | 第36页 |
4.2.2 效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2.3 因子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3 相关分析 | 第38页 |
4.4 回归分析 | 第38-42页 |
4.4.1 移情与助人行为的回归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4.2 认知与助人行为的回归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4.3 情境与助人行为的回归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5 K-W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6 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7 启示与建议 | 第44-46页 |
4.7.1 研究启示 | 第44页 |
4.7.2 研究建议 | 第44-46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5.1 结论 | 第46页 |
5.2 局限和不足 | 第46页 |
5.3 展望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