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2-21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分析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1.2.1 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缓慢的制约因素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3 国内研究总结 | 第18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| 第18-19页 |
1.4 创新和不足之处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信用证相关概念与国内信用证发展现状 | 第21-36页 |
2.1 信用证的起源和定义 | 第21-23页 |
2.1.1 信用证的起源 | 第21-22页 |
2.1.2 信用证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2.2 国内信用证的定义和有关当事人 | 第23-24页 |
2.2.1 国内信用证的定义 | 第23-24页 |
2.2.2 国内信用证的有关当事人 | 第24页 |
2.3 国内信用证业务的发展现状 | 第24-36页 |
2.3.1 国内信用证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| 第24-26页 |
2.3.2 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融资模式介绍及案例 | 第26-36页 |
第3章 国内信用证的内部环境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1 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的比较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1.1 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的相同点 | 第36-37页 |
3.1.2 国内信用证与国际信用证的不同点 | 第37-39页 |
3.2 国内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3.2.1 分析对象 | 第39页 |
3.2.2 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| 第39-40页 |
3.3 国内信用证与邻国国内信用证的比较 | 第40-42页 |
3.4 国内信用证优势总结 | 第42-43页 |
3.5 国内信用证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劣势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新常态下国内信用证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| 第45-52页 |
4.1 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1.1 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愈发复杂 | 第45页 |
4.1.2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“新常态” | 第45-46页 |
4.1.3 进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| 第46页 |
4.1.4 人民币汇率继续维持双向波动 | 第46-47页 |
4.1.5 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更高水平的快速通道 | 第47页 |
4.1.6 简政放权成为政府管理新常态 | 第47页 |
4.2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转变 | 第47-49页 |
4.2.1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发生转变 | 第48页 |
4.2.2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发生转变 | 第48-49页 |
4.2.3 我国商业银行收益水平发生转变 | 第49页 |
4.3 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问题 | 第49-52页 |
4.3.1 行业风险过度集中,风险缓释手段薄弱 | 第50页 |
4.3.2 关联方交易占比过大,贸易真实性难以掌控 | 第50页 |
4.3.3 背景审核盲区尚存,滚动开证悄然不查 | 第50-51页 |
4.3.4 流贷贸易融资化,担险与收入错配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国内信用证业务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 | 第52-60页 |
5.1 国内信用证业务SWOT分析总结 | 第52-56页 |
5.1.1 国内信用证的优势 | 第52页 |
5.1.2 国内信用证的劣势 | 第52-53页 |
5.1.3 国内信用证的外部机遇 | 第53页 |
5.1.4 国内信用证的外部威胁 | 第53-54页 |
5.1.5 国内信用证的SWOT分析汇总及发展战略选择 | 第54-56页 |
5.2 人民币国内信用证与跨境人民币信用证联动发展 | 第56-57页 |
5.2.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跨境人民币信用证 | 第56页 |
5.2.2 商业银行实现人民币国内信用证与跨境人民币信用证联动发展 | 第56-57页 |
5.3 信用证电子信息化发展 | 第57页 |
5.4 其他新兴国内信用证产品 | 第57-60页 |
第6章 国内信用证新规展望及解析 | 第60-64页 |
6.1 国内信用证业务范围推广到服务贸易 | 第60-61页 |
6.2 保证金比例限定被取消 | 第61页 |
6.3 国内信用证允许被转让 | 第61-62页 |
6.4 明确商业银行的独立付款责任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