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4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21-31页 |
1.1 沙门氏菌的概述 | 第21-24页 |
1.1.1 沙门氏菌的病原学特性与血清型分群 | 第21-22页 |
1.1.2 沙门氏菌的流行与危害 | 第22-23页 |
1.1.3 沙门氏菌的致病性与毒力质粒相关因子 | 第23-24页 |
1.2 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| 第24-27页 |
1.2.1 沙门氏菌耐药表型的监测 | 第24-25页 |
1.2.2 沙门氏菌耐药因子的检测 | 第25-27页 |
1.3 新型“超级细菌”的研究进展 | 第27-28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8-30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鸡源致病沙门氏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| 第31-43页 |
2.1 材料 | 第31-32页 |
2.1.1 菌株来源 | 第31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31-32页 |
2.1.3 主要仪器 | 第32页 |
2.2 方法 | 第32-36页 |
2.2.1 模板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2.2 引物的设计 | 第32-33页 |
2.2.3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| 第33-35页 |
2.2.4 多重PCR条件最优化 | 第35页 |
2.2.5 多重PCR特异性试验 | 第35-36页 |
2.2.6 多重PCR敏感性试验 | 第36页 |
2.2.7 多重PCR重复性试验 | 第36页 |
2.2.8 多重PCR的临床应用 | 第36页 |
2.3 结果 | 第36-41页 |
2.3.1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2.3.2 多重PCR最佳反应条件确定 | 第37-38页 |
2.3.3 多重PCR特异性分析 | 第38页 |
2.3.4 多重PCR敏感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2.3.5 多重PCR重复性分析 | 第40页 |
2.3.6 多重PCR的临床应用 | 第40-41页 |
2.4 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和药敏性分析 | 第43-55页 |
3.1 材料 | 第43-44页 |
3.1.1 菌株和病料来源 | 第43页 |
3.1.2 主要试剂 | 第43-44页 |
3.1.3 主要仪器 | 第44页 |
3.2 方法 | 第44-47页 |
3.2.1 细菌的分离培养 | 第44页 |
3.2.2 革兰氏染色鉴定 | 第44-45页 |
3.2.3 生化试验鉴定 | 第45页 |
3.2.4 动物致病性试验 | 第45-46页 |
3.2.5 血清型鉴定 | 第46页 |
3.2.6 药物敏感性试验 | 第46-47页 |
3.3 结果 | 第47-52页 |
3.3.1 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 | 第47页 |
3.3.2 革兰氏染色结果 | 第47页 |
3.3.3 细菌生化鉴定 | 第47-49页 |
3.3.4 动物致病性试验 | 第49页 |
3.3.5 血清型鉴定结果 | 第49-50页 |
3.3.6 药物敏感性试验 | 第50-52页 |
3.4 讨论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 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、血清群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5-68页 |
4.1 材料 | 第56-57页 |
4.1.1 菌株来源 | 第56页 |
4.1.2 主要试剂 | 第56-57页 |
4.1.3 主要仪器 | 第57页 |
4.2 方法 | 第57-59页 |
4.2.1 药物敏感性试验 | 第57页 |
4.2.2 细菌DNA模板的制备 | 第57页 |
4.2.3 扩增耐药基因的引物 | 第57-59页 |
4.2.4 耐药表型、耐药基因和血清型相关性分析 | 第59页 |
4.3 结果 | 第59-65页 |
4.3.1 药物敏感性试验 | 第59-62页 |
4.3.2 耐药基因检测 | 第62-63页 |
4.3.3 耐药表型、耐药基因及与血清群的相关性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4 讨论 | 第65-68页 |
第五章 超级细菌bla_(NDM-1)基因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 | 第68-80页 |
5.1 材料 | 第69页 |
5.1.1 菌株来源 | 第69页 |
5.1.2 主要试剂 | 第69页 |
5.1.3 主要仪器 | 第69页 |
5.2 方法 | 第69-72页 |
5.2.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| 第69-70页 |
5.2.2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| 第70页 |
5.2.3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条件最优化 | 第70页 |
5.2.4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70-71页 |
5.2.5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特异性试验 | 第71页 |
5.2.6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敏感性试验 | 第71页 |
5.2.7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重复性试验 | 第71页 |
5.2.8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的临床应用 | 第71页 |
5.2.9 细菌药敏表型鉴定试验 | 第71-72页 |
5.3 结果 | 第72-77页 |
5.3.1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| 第72页 |
5.3.2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最佳反应条件确定 | 第72-73页 |
5.3.3 TaqMan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制作 | 第73页 |
5.3.4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分析 | 第73-74页 |
5.3.5 TaqMan荧光定量PCR敏感性分析 | 第74-75页 |
5.3.6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重复性分析 | 第75页 |
5.3.7 TaqMan-MGB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| 第75-76页 |
5.3.8 细菌药敏表型鉴定 | 第76-77页 |
5.4 讨论 | 第77-8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情况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