摆线齿廓谐波齿轮啮合性能研究与有限元仿真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1.1 谐波齿轮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1.1.2 谐波齿轮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| 第10-11页 |
1.1.3 谐波齿轮传动的主要特点 | 第11-12页 |
1.2 谐波齿轮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3 谐波齿轮的主要研究方向 | 第13-17页 |
1.3.1 啮合理论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.2 齿形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3.3 柔轮变形及其应力研究 | 第16页 |
1.3.4 结构优化的研究 | 第16页 |
1.3.5 加工工艺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.6 存在的问题 | 第17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谐波齿轮的传动与柔轮基本变形理论 | 第19-31页 |
2.1 谐波齿轮的机构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 柔轮的变形与波发生器 | 第21-25页 |
2.2.1 柔轮的变形 | 第21-22页 |
2.2.2 波发生器 | 第22-23页 |
2.2.3 包络法计算柔轮变形 | 第23-25页 |
2.3 柔轮运动的轨迹 | 第25-29页 |
2.3.1 图解法计算轮齿位置 | 第25-27页 |
2.3.2 柔轮运动轨迹计算实例 | 第27-28页 |
2.3.3 齿形角对包络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复合摆线柔轮齿廓设计与共轭分析 | 第31-43页 |
3.1 传统摆线齿廓 | 第31-36页 |
3.1.1 摆线的生成与复合摆线齿廓 | 第31-34页 |
3.1.2 齿廓的工作方式与特点 | 第34页 |
3.1.3 共轭啮合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 谐波齿轮复合摆线齿廓设计 | 第36-42页 |
3.2.1 可变齿形角的齿廓方程 | 第37-39页 |
3.2.2 柔轮齿廓参数的确定 | 第39页 |
3.2.3 齿形角的分析与确定 | 第39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复合摆线刚轮齿廓拟合与侧隙计算 | 第43-61页 |
4.1 刚轮的理论齿廓特征及拟合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1.1 理论齿廓的特征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1.2 刚轮齿廓的拟合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 复合形法拟合刚轮齿廓 | 第47-50页 |
4.2.1 确定参数及约束 | 第47页 |
4.2.2 确定目标函数 | 第47-48页 |
4.2.3 建立初始复形 | 第48-49页 |
4.2.4 迭代计算过程 | 第49-50页 |
4.3 算例与拟合结果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4 摆线齿廓侧隙计算 | 第52-59页 |
4.4.1 侧隙算法 | 第54-56页 |
4.4.2 侧隙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有限元仿真验证与三维模型建造 | 第61-71页 |
5.1 有限元法与有限元模型 | 第61-67页 |
5.1.1 有限元建模的过程 | 第62-65页 |
5.1.2 有限元的结果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2 谐波齿轮三维装配模型 | 第67-70页 |
5.2.1 三维模型的建立 | 第67-69页 |
5.2.2 基于三维装配模型的分析 | 第69-7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6.1 总结 | 第71-72页 |
6.2 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