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--基于C市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比较分析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7-18页
第2章 相关定义及理论基础第18-22页
    2.1 不良贷款的认定第18-19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合作金融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关系融资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风险管理理论第21-22页
第3章 C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现状分析第22-27页
    3.1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历史第22-23页
    3.2 C市农村信用社基本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C市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运用情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C市农村信用社的收入结构第24页
    3.3 C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良贷款总体情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良贷款行业结构状况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较第25-27页
第4章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分析第27-34页
    4.1 从经济体制角度第27-28页
    4.2 从政府的角度第28页
    4.3 从借款人的角度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借款人恶意欺诈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第29页
    4.4 信用社内部原因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操作原因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道德原因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管理水平低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人力资源缺乏第31-32页
    4.5 其他原因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农业的弱质性、高风险性推高了不良贷款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农村金融存在“信息逆向不对称”第32-34页
第5章 针对C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的设想第34-39页
    5.1 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,规范信贷操作规程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做好放贷审查工作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严格控制关联企业贷款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强化贷后管理第36-37页
    5.2 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壮大员工队伍,提高入选标准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员工培训,提升综合素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第37-38页
    5.3 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优化不良贷款市场环境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加强司法保护力度,排除地方政府干预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2页
致谢第42-43页
作者简介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+H交叉上市股票涨跌幅度溢出效应研究
下一篇:外部冲击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