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| 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2页 |
| 1.2 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1.4 本论文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超高速碰撞太阳能电池阵的计算模型 | 第17-25页 |
| 2.1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离散化 | 第19-20页 |
| 2.2 模型的本构方程及材料参数的选择 | 第20-24页 |
| 2.2.1 玻璃盖片 | 第20-22页 |
| 2.2.2 硫化硅橡胶 | 第22-23页 |
| 2.2.3 铝弹丸和铝衬板 | 第23-24页 |
| 2.3 本章结论 | 第24-25页 |
| 第3章 超高速碰撞太阳能电池阵的实验方案 | 第25-32页 |
| 3.1 弹丸加载系统 | 第25-26页 |
| 3.2 磁测速系统 | 第26-28页 |
| 3.3 超高速相机照片采集系统 | 第28-30页 |
| 3.4 实验总体方案 | 第30-31页 |
| 3.5 本章结论 | 第31-32页 |
| 第4章 超高速碰撞太阳能电池阵玻璃盖片的毁伤特性 | 第32-42页 |
| 4.1 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2-38页 |
| 4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4.3 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4.4 本章结论 | 第41-42页 |
| 第5章 超高速碰撞太阳能电池阵铝衬板的穿孔特性 | 第42-49页 |
| 5.1 数值模拟与实验简介 | 第42页 |
| 5.2 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5.3 碰撞过程中不同时刻铝衬板的应力云图 | 第44-46页 |
| 5.4 不同碰撞速度及碰撞位置对电池阵的穿孔特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5.5 入射角度及碰撞位置对电池阵产生穿孔的临界碰撞速度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5.6 本章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第6章 碰撞角度对太阳能电池阵的毁伤特性影响 | 第49-64页 |
| 6.1 碰撞太阳能电池阵的毁伤特性 | 第49-58页 |
| 6.1.1 入射角度为 15°时太阳能电池阵的毁伤特性 | 第49-52页 |
| 6.1.2 入射角度为 45°时太阳能电池阵的毁伤特性 | 第52-56页 |
| 6.1.3 正碰撞对太阳能电池阵的毁伤特性 | 第56-58页 |
| 6.2 正碰撞太阳能电池阵形成的碎片云形貌及其分布 | 第58-62页 |
| 6.2.1 SPH法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8-61页 |
| 6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6.3 本章结论 | 第62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