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全厂生产平衡的煤化工装置操作评价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1 文献综述 | 第9-22页 |
| 1.1 煤化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| 第9-16页 |
| 1.1.1 煤化工发展机遇 | 第9-10页 |
| 1.1.2 新型煤化工工艺介绍 | 第10-14页 |
| 1.1.3 煤化工发展存在的挑战 | 第14-16页 |
| 1.2 煤化工工艺生产管控现状 | 第16-20页 |
| 1.2.1 煤化工生产管控发展契机 | 第16-17页 |
| 1.2.2 能源行业生产管控发展 | 第17-18页 |
| 1.2.3 国内煤化工生产管控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1.2.4 装置操作评价的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2 物料移动和能源产耗模型的建立 | 第22-33页 |
| 2.1 物料移动模型 | 第22-27页 |
| 2.1.1 装卸台 | 第23-24页 |
| 2.1.2 储罐 | 第24-25页 |
| 2.1.3 装置 | 第25-26页 |
| 2.1.4 移动关系 | 第26-27页 |
| 2.2 能源产耗模型 | 第27-32页 |
| 2.2.1 能源核算单元 | 第28页 |
| 2.2.2 能源管网 | 第28-29页 |
| 2.2.3 能源节点 | 第29-31页 |
| 2.2.4 产耗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2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3 平衡规则的确定 | 第33-52页 |
| 3.1 原始数据分析 | 第33-38页 |
| 3.1.1 物料移动原始数据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3.1.2 能源产耗原始数据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3.2 差量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3.3 平衡规则 | 第40-50页 |
| 3.3.1 平衡规则的设定 | 第40-43页 |
| 3.3.2 基于移动关系的物料平衡 | 第43-45页 |
| 3.3.3 基于管网的能源平衡 | 第45-50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| 4 装置的操作评价 | 第52-69页 |
| 4.1 班组收率 | 第52-56页 |
| 4.1.1 收率评估模型 | 第52-53页 |
| 4.1.2 班组收率计算 | 第53-56页 |
| 4.2 班组能耗 | 第56-62页 |
| 4.2.1 能耗核算模型 | 第56-58页 |
| 4.2.2 能源介质统计 | 第58-59页 |
| 4.2.3 班组能耗核算 | 第59-62页 |
| 4.3 操作稳定性 | 第62-65页 |
| 4.3.1 稳定性统计模型 | 第62-63页 |
| 4.3.2 稳定性量化计算 | 第63-65页 |
| 4.4 操作评价分析 | 第65-68页 |
| 4.4.1 横向比较 | 第65-66页 |
| 4.4.2 纵向比较 | 第66-68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5 结论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附录A 罐容计算函数 | 第73-7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4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