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化学论文

金线莲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金线莲种质资源及开发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金线莲种质资源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金线莲资源开发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2 金线莲主要成分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多酚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黄酮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多糖及金线莲苷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生物碱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甾体类第13页
    1.3 抗氧化活性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氧化及抗氧化剂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抗氧化剂评定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体外抗氧化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体内抗氧化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5-16页
第二章 金线莲不同器官及萃取部位的活性成分与抗氧化的相关性第16-25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与试剂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仪器设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样品处理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黄酮含量测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多酚含量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实验结果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黄酮、多酚含量的比较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金线莲的抗氧化能力比较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金线莲的抗氧化能力半衰期比较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23-25页
第三章 金线莲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和UPLC-Q-TOF-MS/MS分析第25-38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仪器设备第25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多酚含量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金线莲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金线莲提取物的定性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第27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响应面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结果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1 用响应面分析法建模与拟合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2 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3 响应面结果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1.4 验证试验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讨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3 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金线莲提取物的酚类化合物的鉴定第32-35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5-38页
第四章 不同种质金线莲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量的比较第38-45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供试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仪器和试剂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氨基酸的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 样品前处理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2 氨基酸分析条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矿质元素的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4.1 样品前处理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4.2 标准溶液制备与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定量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氨基酸量的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矿质元素量的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成分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聚类分析第43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43-45页
结论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Nrf-2/HO-1/NF-κB信号通路探讨龟鹿二仙胶抗骨质疏松实验研究
下一篇:海胆多糖调控成骨活性中BMP-2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