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| 第10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0页 |
第三节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二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三、对已有文献的简要评述 | 第16-17页 |
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一、课堂纪律 | 第19-20页 |
二、课堂违纪行为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类型及特点 | 第21-35页 |
第一节 指向自身的违纪行为及特点 | 第21-27页 |
一、指向自身的违纪行为 | 第21-22页 |
二、指向自身违纪型的特点 | 第22-27页 |
第二节 指向同伴的违纪行为及特点 | 第27-30页 |
一、指向同伴的违纪行为 | 第27页 |
二、指向同伴违纪型的特点 | 第27-30页 |
第三节 指向教师的违纪行为及特点 | 第30-35页 |
一、指向教师的违纪行为 | 第30-31页 |
二、指向教师违纪型的特点 | 第31-35页 |
第三章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成因分析 | 第35-53页 |
第一节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| 第35-42页 |
一、生理方面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二、心理方面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第二节 教师行为的影响 | 第42-49页 |
一、教学的不当 | 第42-45页 |
二、管理的不当 | 第45-49页 |
第三节 课堂环境因素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一、课堂物质环境 | 第49-50页 |
二、课堂心理环境 | 第50-53页 |
第四章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预防与处置措施 | 第53-71页 |
第一节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预防措施 | 第53-62页 |
一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,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| 第53-56页 |
二、提高教学技能,优化教学行为 | 第56-59页 |
三、优化课堂管理方式 | 第59-60页 |
四、营造良性互动的课堂环境 | 第60-62页 |
第二节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处置措施 | 第62-71页 |
一、关注学生行为表现,理解行为意义 | 第62-63页 |
二、善用管理技巧,终止轻微的违纪行为 | 第63-68页 |
三、恰当使用处罚,制止严重的违纪行为 | 第68-71页 |
第五章 提升教师预防与处置学生课堂违纪行为能力的建议 | 第71-75页 |
第一节 开展职前教师课堂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| 第71-72页 |
一、组织学习课堂管理相关知识 | 第71页 |
二、注重实践中课堂管理技能的培训 | 第71-72页 |
第二节 加强在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培训指导 | 第72-73页 |
一、邀请专家开展在职教师心理、生理教育培训指导 | 第72页 |
二、校本培训中增加课堂管理内容 | 第72-73页 |
第三节 引导教师更新课堂管理观与课堂反思 | 第73-75页 |
一、更新课堂管理观 | 第73页 |
二、注重自我反思,积累纪律经验 | 第73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1页 |
后记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