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本文选题的背景、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本文的思路、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1.3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2-14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2.1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2.1.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2.1.2 国内相关文献进展 | 第15-16页 |
2.2 相关模型综述 | 第16-18页 |
3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| 第18-40页 |
3.1 区域单元划分与经济指标选取 | 第18-20页 |
3.1.1 区域单元划分 | 第18-19页 |
3.1.2 经济指标的选取 | 第19-20页 |
3.2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| 第20-28页 |
3.2.1 地带尺度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| 第20-21页 |
3.2.2 经济区尺度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| 第21-22页 |
3.2.3 省域尺度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| 第22-25页 |
3.2.4 县域尺度经济差异空间格局 | 第25-28页 |
3.3 县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地理特征 | 第28-35页 |
3.3.1 交通线 | 第28-31页 |
3.3.2 与沿海、主要河流的距离 | 第31-33页 |
3.3.3 地形 | 第33-35页 |
3.4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构成 | 第35-40页 |
3.4.0 总体差异 | 第35页 |
3.4.1 地带尺度差异构成 | 第35-36页 |
3.4.2 经济区尺度差异构成 | 第36-37页 |
3.4.3 省域尺度差异构成 | 第37-40页 |
4 中国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 | 第40-52页 |
4.1 我国产业转移的两个阶段 | 第40-41页 |
4.1.1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阶段 | 第40页 |
4.1.2 国际和区际产业转移双重作用阶段 | 第40-41页 |
4.2 产业转移的偏离-份额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2.1 产业转移的偏离-份额分析模型的理论机制 | 第41-42页 |
4.2.2 偏离-份额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3 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 | 第44-52页 |
4.3.1 1990-2000 年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 | 第44-47页 |
4.3.2 2000-2010年我国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 | 第47-52页 |
5 产业转移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| 第52-62页 |
5.1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5.1.1 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(移入地)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5.1.2 产业转移对发达地区(移出地)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53页 |
5.2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| 第53-62页 |
5.2.1 变量的选取 | 第53-57页 |
5.2.2 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回归分析 | 第57-6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2-64页 |
6.2 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