禾尧庄—侯家窑遗址区古人类生存环境抉择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古人类生存环境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思路、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基础工作 | 第17-18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8-21页 |
2.1 地理位置 | 第18页 |
2.2 地质地貌特征 | 第18-20页 |
2.3 气候及水文特征 | 第20页 |
2.4 土壤与植被特征 | 第20-21页 |
3 禾尧庄遗址附近古河流探析 | 第21-30页 |
3.1 禾尧庄遗址附近沉积地层序列 | 第21-22页 |
3.2 禾尧庄遗址附近古河流地质遗迹调查 | 第22-27页 |
3.2.1 赵家村东南沟谷剖面 | 第22-23页 |
3.2.2 禾尧庄北沟南岸剖面 | 第23-24页 |
3.2.3 禾尧庄北沟北岸剖面 | 第24-25页 |
3.2.4 禾尧庄遗址探坑剖面 | 第25-26页 |
3.2.5 梨益沟西岸剖面 | 第26-27页 |
3.3 禾尧庄遗址附近火山遗迹及其与古河流关系 | 第27-29页 |
3.4 禾尧庄遗址附近古河流发育年代 | 第29-30页 |
4 遗址区古河流地貌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| 第30-35页 |
4.1 遗址区古河流空间展布特征 | 第30-32页 |
4.2 禾尧庄遗址和侯家窑遗址的古河流地貌特点 | 第32页 |
4.3 古河流地貌为古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 | 第32-33页 |
4.4 遗址区古河流地貌与古人类行为规律 | 第33-35页 |
4.4.1 侯家窑和禾尧庄两遗址的古文化遗存特点 | 第33页 |
4.4.2 古河流地貌条件与古人类行为的关系 | 第33-35页 |
5 从盆地遗址分布看研究区古人类生存抉择 | 第35-47页 |
5.1 泥河湾古湖演变 | 第35-40页 |
5.1.1 泥河湾古湖的出现 | 第35-36页 |
5.1.2 泥河湾古湖第一期湖面变化 | 第36-37页 |
5.1.3 泥河湾古湖第二期湖面变化 | 第37-38页 |
5.1.4 泥河湾古湖第三期湖面变化 | 第38-39页 |
5.1.5 泥河湾古湖第四期湖面变化 | 第39-40页 |
5.2 泥河湾盆地古人类遗址分布规律 | 第40-44页 |
5.2.1 旧石器早期古人类遗址分布 | 第40-42页 |
5.2.2 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分布 | 第42-43页 |
5.2.3 旧石器晚期—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分布 | 第43-44页 |
5.3 禾尧庄—侯家窑遗址区古人类生存抉择 | 第44-47页 |
5.3.1 遗址区古人类生活区域选择的基本条件 | 第44页 |
5.3.2 遗址区古人类生存选择的基础物质条件 | 第44-45页 |
5.3.3 古人类生存选择的局地气候条件 | 第45页 |
5.3.4 古人类生存选择的地貌条件 | 第45-47页 |
6 结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