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件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草原经济发展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2-19页 |
1.3.1 草原经济发展研究的国外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2 草原经济发展研究的国内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3.3 研究评述 | 第17-19页 |
1.4 论文总体结构 | 第19-20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20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| 第22-36页 |
2.1 草原的概述 | 第22-23页 |
2.1.1 草原的定义 | 第22页 |
2.1.2 草原的起源 | 第22页 |
2.1.3 草原的概况 | 第22-23页 |
2.2 草原功能概述 | 第23-25页 |
2.3 草原经济的概述 | 第25-29页 |
2.3.1 草原经济定义和特色 | 第25页 |
2.3.2 草原经济的发展阶段 | 第25-27页 |
2.3.3 草原经济与其他相关经济的关系 | 第27-28页 |
2.3.4 草原经济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2.4 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 | 第29-33页 |
2.4.1 草原经济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| 第29-31页 |
2.4.2 草原经济复合系统的功能 | 第31页 |
2.4.3 判断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 | 第31-32页 |
2.4.4 系统科学视角下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观和风险观 | 第32-33页 |
2.5 吉林省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5.1 吉林省草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3页 |
2.5.2 吉林省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 | 第33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| 第36-48页 |
3.1 草原畜牧业及与草原经济的关系 | 第36-39页 |
3.1.1 草原畜牧业的定义 | 第36页 |
3.1.2 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阶段 | 第36-37页 |
3.1.3 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37-38页 |
3.1.4 草原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 | 第38-39页 |
3.2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2.1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| 第39-40页 |
3.2.2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3.3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3.1 草地退化,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| 第41页 |
3.3.2 人口密度增大,超载放牧严重 | 第41-42页 |
3.3.3 人畜产品质量下降,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| 第42页 |
3.4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4.1 方法选择 | 第42页 |
3.4.2 层次分析法介绍 | 第42-44页 |
3.4.3 要素选择 | 第44-45页 |
3.4.4 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5 吉林省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46-4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吉林省草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| 第48-62页 |
4.1 草原农业的产生及草原经济的关系 | 第48-52页 |
4.1.1 草原农业的产生 | 第48-49页 |
4.1.2 草原农业的特征 | 第49页 |
4.1.3 草原农业与草原经济的关系 | 第49-52页 |
4.2 吉林省草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3 吉林省草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3.1 方法选择 | 第55页 |
4.3.2 要素选择 | 第55-56页 |
4.3.3 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4 吉林省草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58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5.2 本文创新点 | 第63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0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