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桥梁施工论文--施工技术论文

宽幅组合梁斜拉桥主梁节段预制与安装力学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斜拉桥主梁结构形式及发展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的应用与发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混凝土桥面板裂缝类型及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宽幅主梁的截面变形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群钉连接件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1.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-30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-32页
第二章 主梁全断面节段吊装施工与结构分析第32-50页
    2.1 主梁快速施工技术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钢梁节段预制拼装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组合梁全断面节段预制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现场湿接缝滞后浇筑第35-36页
    2.2 主梁结构形式方案对比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桥梁总体设计与主梁结构形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梁静力性能对比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斜拉索受力对比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综合性能对比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2.3 主梁安装施工阶段整体模型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依托工程概况及结构设计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两节段一次浇湿接缝施工流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主梁安装有限元整体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三章 有限元实体模型应用研究第50-71页
    3.1 有限元模型类型比较第50-51页
    3.2 群钉连接件推出试验研究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连接件推出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体有限元模型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推出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试验分析与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3.3 组合界面粘结接触模型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粘结接触模型的基本理论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粘结剪切刚度的换算第60-61页
    3.4 有限元模型计算与比较分析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单元类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材料参数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相互作用及边界条件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荷载施加方式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计算结果与比较分析第64-67页
    3.5 边腹应力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边腹板应力实测结果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边腹板应力计算结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分析与小结第6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第四章 宽幅主梁全断面节段预制力学性能研究第71-88页
    4.1 主梁节段全断面预制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桥面板组合方式对比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梁结构形式与施工工艺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全断面梁段预制胎架第73-74页
    4.2 桥面板横桥向预应力技术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横梁强迫反弯法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桥面板两端顶推法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横向预应力施加方法对比第78-79页
    4.3 施加横向预应力计算第79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自重压载法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悬臂加载法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桥面板两端顶压法第85-8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6-88页
第五章 主梁两节段安装力学性能研究第88-116页
    5.1 主梁两节段安装的数值模拟第88-89页
    5.2 桥面板应力计算结果第89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工况一:吊装 4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工况二:4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工况三:浇筑湿接缝、张拉预应力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工况四:吊机前移、4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工况五:吊装 5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混凝土桥面板最大应力汇总第95-98页
    5.3 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及裂缝分析第98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4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拉索锚固区桥面板拉应力分析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桥面吊机前支点处的桥面板底面拉应力分析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未浇筑湿接缝附近的桥面板底面拉应力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分析与小结第106-107页
    5.4 主梁截面变形及匹配施工第107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有限元数值模拟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吊装 5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长悬臂状态分析与小结第113-114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114-116页
第六章 主梁节段精确安装技术措施研究第116-136页
    6.1 提前挂索预张技术研究第11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提前挂索预张技术原理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斜拉索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预张索力控制分析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合理预张力的确定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合理预张力计算结果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合理预张力检验第126-128页
    6.2 自锚式临时拉索技术研究第128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自锚式临时拉索法受力分析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有限元应力计算结果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合力预张力的确定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主梁截面变形分析第133页
    6.3 边腹板焊缝底口预留长度分析第133-134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34-136页
第七章 减小混凝土桥面板主拉应力技术措施研究第136-154页
    7.1 局部湿接缝滞后浇筑技术研究第136-14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总体思路第13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有限元模拟分析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混凝土桥面板应力结果与分析第138-143页
        7.1.4 钢梁应力结果与分析第143-14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5 技术措施方案第145-146页
    7.2 桥面板临时预应力技术研究第146-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总体思路第14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桥面板临时预应力设计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48-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技术措施方案第152页
    7.3 本章小结第152-154页
结论与展望第154-158页
    研究结论第154-156页
    主要创新点第156-157页
    展望第157-158页
参考文献第158-16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7-169页
致谢第169页

论文共1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街区制环境下的交通体系规划设计研究
下一篇:曲线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时变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