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公安行政工作论文

公安政策执行偏差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--以县级公安机关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引言第11-12页
1 导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1.4 研究框架第18页
    1.5 可能的贡献和不足第18-20页
2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20-23页
    2.1 公共政策第20页
    2.2 公安政策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公安政策执行第21页
    2.4 公安政策执行偏差第21页
    2.5 理论基础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“经济人”假设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委托—代理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公共物品生产理论第22-23页
3 公安政策执行机理分析、执行偏差类型及危害第23-28页
    3.1 公安政策执行机理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公安政策执行偏差类型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照搬型公安政策执行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附加型公安政策执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选择型公安政策执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敷衍型公安政策执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停滞型公安政策执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违抗型公安政策执行第25-26页
    3.3 公安政策执行偏差的危害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偏移公安政策目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造成公安资源的浪费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损害公安机关形象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损害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第27-28页
4 县级公安机关公安政策执行偏差影响因素第28-35页
    4.1 执行主体意愿引发的偏差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权力动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金钱收入动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声望动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便利动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安全动机第30页
    4.2 执行主体能力引发的偏差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认知能力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执行能力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沟通能力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心理调适能力第32页
    4.3 执行资源引发的偏差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有形资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无形资源第33-35页
5 县级公安机关公安政策执行偏差的防治对策第35-42页
    5.1 科学引导执行意愿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强思想教育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建立有效监控网络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完善有效激励制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健全绩效管理制度第37-38页
    5.2 提升执行主体能力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提升认知能力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提升执行能力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提升沟通能力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第39-40页
    5.3 保障执行资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有形资源的保障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无形资源的保障第41-42页
结论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盘瓠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--以绥宁苗族为中心
下一篇: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