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3 FlexRay总线简介 | 第15-17页 |
1.4 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1.5 本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7-18页 |
2 FlexRay总线协议分析 | 第18-28页 |
2.1 FlexRay协议总体介绍 | 第18-20页 |
2.2 FlexRay协议时钟 | 第20-21页 |
2.2.1 FlexRay协议时钟周期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FlexRay协议时钟同步 | 第21页 |
2.3 FlexRay帧格式与帧编码 | 第21-24页 |
2.3.1 FlexRay帧格式 | 第21-22页 |
2.3.2 FlexRay静态帧和动态帧编码和解码 | 第22-23页 |
2.3.3 FlexRay特征符编码 | 第23-24页 |
2.3.4 FlexRay总线电平特性 | 第24页 |
2.4 FlexRay网络通信硬件架构 | 第24-25页 |
2.5 FlexRay网络通信软件架构 | 第25-28页 |
3 FlexRay测试平台开发 | 第28-58页 |
3.1 测试平台开发需求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 测试平台方案设计 | 第29-31页 |
3.2.1 测试平台硬件方案概念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2.2 测试平台开发软件选择 | 第30-31页 |
3.3 实际硬件组成方案 | 第31-32页 |
3.4 通信协议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4.1 测量系统的通信协议架构 | 第32-33页 |
3.4.2 SPI帧协议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4.3 USB帧协议设计 | 第34页 |
3.5 单片机输出数据软件设计 | 第34-39页 |
3.5.1 单片机SPI通信数据结构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5.2 单片机SPI通信程序设计 | 第35-39页 |
3.6 FPGA内部硬件和NIOS Ⅱ软件设计 | 第39-47页 |
3.6.1 FPGA内部硬件设计 | 第39-42页 |
3.6.2 NIOS Ⅱ软件设计 | 第42-47页 |
3.7 测试模块PC端程序开发 | 第47-56页 |
3.7.1 开发环境介绍 | 第48-49页 |
3.7.2 USB通信程序设计 | 第49-51页 |
3.7.3 数据库设计与数据库访问程序设计 | 第51-56页 |
3.8 软件测试系统设计 | 第56-58页 |
4 FlexRay静态段优化及优化软件设计 | 第58-78页 |
4.1 静态段时槽分配优化问题描述 | 第58页 |
4.2 静态段优化模型建立 | 第58-66页 |
4.2.1 优化模型介绍 | 第58-59页 |
4.2.2 优化模型数学模型 | 第59-64页 |
4.2.3 优化模型松弛及求解方案 | 第64-66页 |
4.3 优化模型求解软件与FlexRay通信程序设计 | 第66-76页 |
4.3.1 优化模型求解软件设计 | 第66-72页 |
4.3.2 优化结果配置代码生成软件设计 | 第72-75页 |
4.3.3 MC9S12XF512单片机FlexRay通信程序设计 | 第75-76页 |
4.4 优化模型测试结果 | 第76-78页 |
5 FlexRay组网实验与仿真测试平台实验 | 第78-92页 |
5.1 测试流程方案设计 | 第78页 |
5.2 网络规划方案实施 | 第78-82页 |
5.2.1 优化模型参数生成 | 第78-80页 |
5.2.2 优化模型求解 | 第80页 |
5.2.3 配置代码生成 | 第80-82页 |
5.3 测试平台的组网运行与实验 | 第82-85页 |
5.4 PC端软件功能测试 | 第85-90页 |
5.5 组网实验与软件测试总结 | 第90-9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附录A | 第98-100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/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0-10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