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体性视角下济南市排水管理体制优化研究
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1.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整体性治理的文献综述 | 第16-21页 |
1.2.1 整体性治理的境外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2.2 整体性治理的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8-21页 |
1.3 水务管理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1-24页 |
1.3.1 城市水务 | 第21-22页 |
1.3.2 城市排水 | 第22页 |
1.3.3 城市水务管理的研究总结 | 第22-24页 |
1.4 研究思路、方法与论文框架 | 第24-2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1.4.3 论文框架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视角 | 第27-34页 |
2.1 理论工具的阐析 | 第27-29页 |
2.1.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| 第27-28页 |
2.1.2 整体性治理的主要内容 | 第28-29页 |
2.2 整体性治理的过程 | 第29-32页 |
2.2.1 整体性治理的方法:协调与整合 | 第29-30页 |
2.2.2 整体性治理的运行阶段 | 第30-32页 |
2.3 整体性治理的特点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济南市区排水管理分析 | 第34-43页 |
3.1 济南市市区排水管理概况 | 第34-36页 |
3.1.1 济南市排水概况 | 第34页 |
3.1.2 济南市洪涝灾害特点及成因 | 第34-35页 |
3.1.3 济南市污水的治理情况 | 第35-36页 |
3.2 济南市排水管理体制 | 第36-43页 |
3.2.1 我国水务管理改革体制的发展历程 | 第36-38页 |
3.2.2 济南市排水管理机构 | 第38-40页 |
3.2.3 济南市排水管理体制分析 | 第40-43页 |
第4章 济南市排水管理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| 第43-51页 |
4.1 济南市排水管理体制问题的呈现 | 第43-46页 |
4.1.1 排水政策制定中的协同问题 | 第43-44页 |
4.1.2 排水政策执行中的协同问题 | 第44-45页 |
4.1.3 政府公共预算管理的协同问题 | 第45-46页 |
4.1.4 排水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协同问题 | 第46页 |
4.2 排水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 | 第46-48页 |
4.2.1 孤岛现象 | 第46-47页 |
4.2.2 职责同构且权责不明 | 第47页 |
4.2.3 工作机制中协同互信的缺失 | 第47-48页 |
4.3 整体性视角下的排水管理困境解析 | 第48-51页 |
4.3.1 碎片化问题 | 第48-49页 |
4.3.2 治理资源的稀缺性 | 第49页 |
4.3.3 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| 第49-51页 |
第5章 国内外水务管理整体性策略借鉴 | 第51-57页 |
5.1 英国城市水务管理改进案例 | 第51-54页 |
5.1.1 英国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举措 | 第51-52页 |
5.1.2 英国城市水务管理的价值经验及启示 | 第52-54页 |
5.2 北京城市水务管理改进案例 | 第54-55页 |
5.2.1 北京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举措 | 第54页 |
5.2.2 北京城市水务管理的价值经验及启示 | 第54-55页 |
5.3 水务管理整合对济南城市排水管理的启示 | 第55-57页 |
第6章 排水管理体制的整体性优化思路 | 第57-68页 |
6.1 整体性排水管理体制的理念塑造及其价值 | 第57页 |
6.2 排水管理体制的整体性构建措施 | 第57-68页 |
6.2.1 破除碎片化的整体性构建措施 | 第58-62页 |
6.2.2 解决资源稀缺的整体性措施 | 第62-65页 |
6.2.3 排水管理公私关系的整体性构建 | 第65-66页 |
6.2.4 信任沟通协调机制的整体性构建 | 第66-68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7.1 本文结论 | 第68-69页 |
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9-8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