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高层隔震结构整体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1-13页
    1.2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隔震结构的组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隔震结构原理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隔震结构的分类第16页
    1.3 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杆系结构弹塑性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剪力墙弹塑性分析模型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基于截面积分技术的单元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动力分析时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第19页
    1.4 高层隔震结构分析研究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3页
第二章 高层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及策略第23-4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2.3 ABAQUS的连接单元第25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连接单元类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连接属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连接单元行为第26-35页
    2.4 构件单元模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一维杆件弹塑性模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二维剪力墙和楼板弹塑性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钢筋的模拟第36-37页
    2.5 材料本构模型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钢筋本构模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混凝土本构模型第37-40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 基于ABAQUS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1-6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3.2 结构概况第41-43页
    3.3 分析模型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非线性分析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阻尼模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动力方程求解第46-47页
    3.4 模型验证第47页
    3.5 分析目标第47-48页
    3.6 结果分析第48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层间剪力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层间位移角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顶点位移时程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隔震层最大位移和支座滞回曲线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剪力墙和楼板的损伤第59-6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四章 弹性与弹塑性楼板假定影响分析第65-7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5页
    4.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中楼板模拟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4.3 弹性与弹塑性楼板结果对比分析第66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层间剪力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层间位移角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顶点位移时程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楼板塑性损伤发展过程第73-75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7-7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7-78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5页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5-86页
致谢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全钢防屈曲支撑的设计原理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
下一篇: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研究--以荥阳老城十字大街保护更新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