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和目的 | 第9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难点 | 第9-10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(二) 难点 | 第9-10页 |
四、国内外研究现况 | 第10-13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民航突发事件类型及空管应急处置现状 | 第13-23页 |
一、民航突发事件概念类型 | 第13-19页 |
(一) 航空安全突发事件 | 第13-16页 |
(二) 航空保安突发事件 | 第16-17页 |
(三) 民航行业突发事件 | 第17-18页 |
(四) 影响民航运行的突发公共事件 | 第18页 |
(五) 应急航空保障事件 | 第18页 |
(六) 航班大面积延误突发事件 | 第18-19页 |
二、中、美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现状 | 第19-23页 |
(一) 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现状 | 第19-20页 |
(二) 美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现状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3-33页 |
一、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9页 |
(一)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,多部门负责 | 第23页 |
(二) 军民航飞行冲突高发,应急处置协调难度大 | 第23-24页 |
(三) 天气原因引发的突发事件占比较大,但应急处置效果不明显 | 第24-25页 |
(四) 应急处置高度层余度不足 | 第25-26页 |
(五) 突发事件下管制应急处置效率低 | 第26-27页 |
(六) 应急设施设备无法实现持续的应急备份 | 第27页 |
(七) 突发事件纠错时间转瞬即逝,管制瞬时应对决策挑战凸显 | 第27-29页 |
二、我国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29-33页 |
(一) 内部管理机制不到位 | 第29页 |
(二) 军民航协调方式单一 | 第29页 |
(三) 气象设备技术发展水平滞后 | 第29-30页 |
(四) 高度层资源紧张,空域环境亟待优化 | 第30页 |
(五) 本、异地混合的空域接管方式影响管制应急处置效率 | 第30-31页 |
(六) 只注重设备应急未考虑管制服务持续性保障 | 第31-32页 |
(七) 管制员应急处置能力需针对性加强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| 第33-46页 |
一、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总体对策 | 第33-40页 |
(一) 构建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体系 | 第33-37页 |
(二) 设置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体系层次 | 第37-40页 |
二、我国民航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分项建议 | 第40-46页 |
(一) 建立安全运行平台,确保应急处置条件安全 | 第40页 |
(二) 优化空域环境,实现应急处置空域灵活使用 | 第40-41页 |
(三) 管制革新,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| 第41-43页 |
(四) 调整配置,关注关键设备应急处置 | 第43页 |
(五) 多渠道改进,提供优质、便捷的服务 | 第43-44页 |
(六) 引入管制模拟机培训,增强应急处置业务技能培养针对性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二、研究展望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