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1.2.1 齿轮非线性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惰齿轮拍击振动和噪声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齿廓修形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2 惰齿轮振动机理与动力学基本理论 | 第16-26页 |
2.1 背隙冲击机理 | 第16-17页 |
2.2 轴颈偏斜现象 | 第17-20页 |
2.2.1 动压轴承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2.2 轴颈偏斜产生原因 | 第18-20页 |
2.3 惰齿轮振动噪声产生机理 | 第20-23页 |
2.3.1 齿轮啮合内部激励 | 第20-22页 |
2.3.2 噪声预估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4 齿轮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4.1 齿轮系统分析模型方法的分类 | 第23-24页 |
2.4.2 求解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质量不平衡惰齿轮的背隙冲击动力学模型 | 第26-46页 |
3.1 不对称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| 第26-34页 |
3.1.1 啮合刚度计算方法 | 第26-30页 |
3.1.2 啮合刚度相位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2 背隙冲击动力学模型 | 第34-37页 |
3.3 惰齿轮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3.1 不同背隙量对动态传递误差和结构噪声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3.2 不同偏心量对动态传递误差和结构噪声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4 轴颈偏斜惰齿轮的背隙冲击动力学模型 | 第46-62页 |
4.1 轴颈偏斜与轴承油膜刚度计算 | 第46-49页 |
4.1.1 油膜厚度 | 第46-47页 |
4.1.2 油膜刚度 | 第47-49页 |
4.2 背隙冲击动力学模型 | 第49-52页 |
4.3 惰齿轮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2-61页 |
4.3.1 不同偏斜量对动态传递误差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3.2 不同偏斜量对振动加速度和结构噪声的影响 | 第55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5 惰齿轮振动噪声抑制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2-86页 |
5.1 惰齿轮振动噪声抑制方法 | 第62-69页 |
5.1.1 质量不平衡与轴颈偏斜控制方法 | 第62-63页 |
5.1.2 齿廓修形优化方法 | 第63-69页 |
5.2 齿廓修形案例与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9-79页 |
5.2.1 齿廓修形量对动态传递误差和噪声的影响 | 第70-74页 |
5.2.2 齿廓修形长度对动态传递误差和噪声的影响 | 第74-79页 |
5.3 实验验证 | 第79-84页 |
5.3.1 实验方法 | 第79-81页 |
5.3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1-8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6.1 结论 | 第86页 |
6.2 展望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6页 |
附录 | 第96页 |
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96页 |
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96页 |
C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