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拉萨市中心区典型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页
1 绪论第20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20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20-22页
    1.3 研究问题第22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1.5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学术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实用意义第24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技术路线图第25-28页
2 文献综述及理论架构第28-52页
    2.1 公共空间的概念与价值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共空间的概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共空间的价值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公共空间公共性的概念第29-30页
    2.3 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现实批判与理论争辩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人性化隐私和安全监控的矛盾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公众参与与管理责任混乱的矛盾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公共空间数量增加和品质的下降的矛盾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公共空间使用率低下和新需求的冲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国内外城市化后公共空间政策对比第31页
    2.4 公共空间公共性核心维度和评价模型综述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物质条件和使用方式维度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安全空间和情境空间模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CABE空间塑造者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制度与机构因素、对所有人的可达性、对所有活动的可达性、空间的意义四个维度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可访问性、使用、控制和访问权四个维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三轴模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星形模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8 PSI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2.5 核心维度体系和多轴模型体系的建立第3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核心维度体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所有权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物理布局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活动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意义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多轴模型评价第48-50页
    2.6 研究进展小结第50-52页
3 拉萨市中心区典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第52-78页
    3.1 街道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八廓街的历史演变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宇拓路的历史演变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街道历史演变小结第60-61页
    3.2 广场第61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布达拉宫广场的历史演变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大昭寺广场的历史演变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广场历史演变小结第68-70页
    3.3 公园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宗角禄康公园的历史演变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药王山公园的历史演变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公园历史演变小结第74-75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75-78页
4 拉萨市中心区典型街道现状公共性研究第78-132页
    4.1 八廓街现状核心维度的分析和评价第7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所有权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物理布局第7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活动第91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意义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八廓街多轴模型评价第101页
    4.2 宇拓路现状核心维度的分析和评价第101-1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所有权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物理布局第102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活动第11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意义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宇拓路多轴模型评价第124-125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125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八廓街和宇拓路多轴模型比较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街道公共性问题小结第129-132页
5 拉萨市中心区典型广场现状公共性研究第132-188页
    5.1 布达拉宫广场现状公共性第132-1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所有权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物理布局第133-1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活动第144-1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意义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布达拉宫广场多轴模型评价第156页
    5.2 大昭寺广场现状公共性第156-1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所有权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物理布局第157-1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活动第169-1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意义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大昭寺广场多轴模型评价第179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179-1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布达拉宫广场和大昭寺广场多轴模型比较第180-1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广场公共性问题小结第184-188页
6 拉萨市中心区典型公园现状公共性研究第188-248页
    6.1 宗角禄康公园现状公共性第188-21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所有权第188-18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物理布局第189-20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活动第201-21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意义第214-21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宗角禄康公园多轴模型评价第215-216页
    6.2 药王山公园现状公共性第216-24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所有权第21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物理布局第216-22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活动第229-23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意义第239-24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药王山公园多轴模型评价第240-241页
    6.3 小结第241-2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宗角禄康公园和药王山公园多轴模型比较第241-24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公园公共性问题小结第245-248页
7 结语第248-256页
    7.1 拉萨当前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典型问题第248-25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物理布局设计的公共性问题第248-25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空间活动过程的公共性问题第250-251页
    7.2 策略和展望第251-25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物理布局设计策略第251-25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空间活动过程设计策略第253-255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展望第255-256页
致谢第256-258页
参考文献第258-262页
附表第262-274页
附录第274-277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274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274页
    C. 调查问卷第274-277页

论文共2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期时空特性及荷载传递计算模型研究
下一篇:社区消防安全评估模型设计及软件系统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