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43页 |
1.1 苯胺的化学氧化机理 | 第11-16页 |
1.1.1 苯胺经过化学氧化形成的中间产物 | 第11-12页 |
1.1.2 聚苯胺的形成与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1.3 苯胺寡聚体的形成与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1.4 聚苯胺和苯胺寡聚体的性质比较 | 第14-16页 |
1.2 聚苯胺和苯胺寡聚体的制备与组装形貌控制 | 第16-24页 |
1.2.1 聚苯胺的制备与组装形貌控制 | 第16-22页 |
1.2.2 苯胺寡聚体的制备与组装形貌控制 | 第22-24页 |
1.3 聚苯胺与苯胺寡聚体组装结构的应用方向 | 第24-31页 |
1.3.1 用于构筑超疏水和智能响应表面 | 第24-26页 |
1.3.2 用于表面负载功能性纳米粒子 | 第26-27页 |
1.3.3 用于超级电容器 | 第27-29页 |
1.3.4 用于传感器 | 第29页 |
1.3.5 用于电致变色材料 | 第29-31页 |
1.4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| 第31-34页 |
1.4.1 研究背景 | 第31-32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3页 |
第二章 苯胺寡聚体-聚苯胺共组装形成钉子/纺锤形结构 | 第43-58页 |
2.1 前言 | 第43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3-44页 |
2.2.1 原料 | 第43页 |
2.2.2 钉子/纺锤形的苯胺寡聚体-PANI复合组装体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
2.2.3 测试表征 | 第44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3页 |
2.3.1 PVP作为分散剂对组装体形态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2.3.2 aniline浓度对组装形态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2.3.3 APS与aniline的摩尔比对组装形态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2.3.4 原位跟踪组装体形态的演变过程和体系pH值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| 第48-50页 |
2.3.5 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| 第50-52页 |
2.3.6 钉子/纺锤形组装体形成的机理解释 | 第52-53页 |
2.4 本章结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第三章 苯胺寡聚体组装形成十字架/针形结构 | 第58-71页 |
3.1 前言 | 第58-5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9-60页 |
3.2.1 原料 | 第59页 |
3.2.2 十字架/针形aniline寡聚体组装结构的制备 | 第59页 |
3.2.3 测试表征 | 第59-6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8页 |
3.3.1 十字架和针形组装体的形貌观察 | 第60-61页 |
3.3.2 产物组成与结构分析 | 第61-62页 |
3.3.3 氧化剂种类与预混合时间对产物形态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3.3.4 SDS用量对形态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3.3.5 苯胺浓度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3.3.6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66页 |
3.3.7 形成机理分析 | 第66-68页 |
3.4 本章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第四章 苯胺寡聚体组装形成纳米线:作为模板用于制备无机氧化物纳米管 | 第71-84页 |
4.1 前言 | 第71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1-73页 |
4.2.1 原料 | 第71-72页 |
4.2.2 aniline寡聚体纳米线的制备 | 第72页 |
4.2.3 aniline寡聚体纳米线的洗涤和改性 | 第72页 |
4.2.4 SiO_2纳米管的制备 | 第72页 |
4.2.5 MnO_2纳米管的制备 | 第72页 |
4.2.6 NiO纳米管的制备 | 第72页 |
4.2.7 测试表征 | 第72-73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3-79页 |
4.3.1 纳米线的生成过程 | 第73-74页 |
4.3.2 纳米线的组成结构与形成机理分析 | 第74-76页 |
4.3.3 纳米线的性质 | 第76-77页 |
4.3.4 氧化物纳米管的制备 | 第77-79页 |
4.4 本章结论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第五章 润湿性对碱/还原剂具有响应的聚苯胺微米-纳米复合结构 | 第84-99页 |
5.1 前言 | 第84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84-86页 |
5.2.1 原料 | 第84-85页 |
5.2.2 SDS掺杂PANI制备微米-纳米复合结构 | 第85-86页 |
5.2.3 测试表征 | 第86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6-95页 |
5.3.1 SDS的用量对PANI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 | 第86-90页 |
5.3.2 SDS掺杂的PANI微米-纳米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、组成和结构表征 | 第90-92页 |
5.3.3 SDS掺杂的PANI微米-纳米复合结构的润湿性对碱/还原剂的响应性 | 第92-95页 |
5.4 结论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9-102页 |
6.1 结论 | 第99-100页 |
6.2 本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00-101页 |
6.3 展望 | 第101-10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02页 |
博士学位期间(待)发表论文 | 第10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