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.1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2 动态 OD 矩阵估算及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3 模型参数标定的意义 | 第15页 |
1.3 动态交通分配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3.1 动态交通分配与静态交通分配的不同点 | 第15-16页 |
1.3.2 动态交通分配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4.1 论文的总体研究框架 | 第17-18页 |
1.4.2 本文的整体结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动态 OD 矩阵估算与 DTA 理论简介 | 第19-33页 |
2.1 动态 OD 矩阵估算研究概述 | 第19-23页 |
2.1.1 OD 矩阵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OD 矩阵获得的方法 | 第20页 |
2.1.3 动态 OD 矩阵反推流程 | 第20-21页 |
2.1.4 基于道路交叉口转向流量的动态 OD 反推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2 极大熵动态 OD 矩阵反推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2.1 极大熵原理 | 第23页 |
2.2.2 极大熵动态 OD 矩阵反推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2.3 模型化简与求解 | 第24-25页 |
2.3 DYNAMEQ 系统动态交通分配(DTA)中观交通仿真模型 | 第25-32页 |
2.3.1 DYNAMEQ 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功能 | 第25-26页 |
2.3.2 DYNAMEQ 系统动态交通分配框架 | 第26-27页 |
2.3.3 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3.4 动态道路交通网加载(DNL)模型 | 第29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动态 OD 矩阵反推与 DTA 交互系统设计 | 第33-43页 |
3.1 动态 OD 矩阵反推与 DYNAMEQ DTA 交互系统结构 | 第33-35页 |
3.1.1 交互系统结构框架 | 第33-34页 |
3.1.2 交互系统工作流程 | 第34-35页 |
3.2 动态 OD 矩阵反推与 DYNAMEQ DTA 交互系统标定流程 | 第35-41页 |
3.2.1 动态 OD 矩阵反推模型参数标定 | 第36-39页 |
3.2.2 DYNAMEQ 系统 DTA 模型参数标定框架 | 第39-41页 |
3.3 系统模型有效性验证 | 第41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实例分析 | 第43-65页 |
4.1 数据采集与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1.1 数据采集内容 | 第43页 |
4.1.2 数据采集方法 | 第43-44页 |
4.1.3 数据采集准备工作 | 第44-45页 |
4.2 基于实例建立动态 OD 矩阵反推和 DYNAMEQ DTA 交互系统 | 第45-50页 |
4.2.1 基于研究实例的动态 OD 矩阵反推 | 第45-47页 |
4.2.2 DYNAMEQ 系统中观动态交通分配仿真模型 | 第47-50页 |
4.3 基于实例标定动态 OD 矩阵反推和 DYANMEQ DTA 交互系统 | 第50-58页 |
4.3.1 动态 OD 矩阵反推模型的标定 | 第50-51页 |
4.3.2 DYNAMEQ 系统参数标定流程 | 第51-58页 |
4.4 系统模型有效性验证 | 第58-6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