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9-36页 |
| 1.1 序言 | 第9-10页 |
| 1.2 荧光探针 | 第10-20页 |
| 1.2.1 荧光探针概述 | 第10-13页 |
| 1.2.2 荧光探针的工作机理 | 第13-20页 |
| 1.3 镉离子的危害及其检测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1.4 锌离子的危害及其检测研究现状 | 第22-24页 |
| 1.5 镁离子的危害及其检测研究现状 | 第24-27页 |
| 1.6 铜离子的危害及其检测研究现状 | 第27-2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9-36页 |
| 第二章 7’-甲氧基色酮-3’-次甲基-1,2,4-三唑3亚胺(L~1)作为镉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36-47页 |
| 2.1 引言 | 第36页 |
| 2.2 实验环节 | 第36-38页 |
| 2.2.1 实验仪器与原料 | 第36-37页 |
| 2.2.2 配体合成 | 第37-38页 |
| 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4页 |
| 2.3.1 实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2.3.2 探针性质研究 | 第39-44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| 第三章 7-甲氧基色酮3醛(3’-羟基-2’-萘甲酰基)腙(L~2)作为锌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47-59页 |
| 3.1 引言 | 第47页 |
| 3.2 实验环节 | 第47-48页 |
| 3.2.1 实验仪器与原料 | 第47-48页 |
| 3.2.2 配体合成 | 第48页 |
| 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6页 |
| 3.3.1 实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| 3.3.2 探针性质研究 | 第49-56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第四章 7-甲氧基色酮3醛(3’,4’,5’-三苄氧基苯甲酰基)腙(L~3)作为锌,镁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59-71页 |
| 4.1 引言 | 第59-60页 |
| 4.2 实验环节 | 第60-61页 |
| 4.2.1 实验仪器与原料 | 第60页 |
| 4.2.2 配体合成 | 第60-61页 |
| 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8页 |
| 4.3.1 实验方法 | 第61页 |
| 4.3.2 探针性质研究 | 第61-68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| 第五章 7-甲氧基色酮3醛(7’-二乙氨基香豆素-3’-甲酰基)腙(L~4)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71-80页 |
| 5.1 引言 | 第71-72页 |
| 5.2 实验环节 | 第72-73页 |
| 5.2.1 实验仪器与原料 | 第72页 |
| 5.2.2 配体合成 | 第72-73页 |
| 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3-78页 |
| 5.3.1 实验方法 | 第73页 |
| 5.3.2 探针性质研究 | 第73-78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0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1页 |
| 附录 | 第81-88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8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页 |